觀點1+1

“政策性安置干部子弟”節操碎一地

蔣萌

2018年01月03日16: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政策性安置干部子弟”節操碎一地

背景:近日,張家界市人社局在官網發布的一則招聘公告引發關注。公告要求招聘對象在攻讀研究生之前戶籍在張家界市永定區,且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市直單位工作。不少網友質疑這個招聘為“蘿卜招聘”,甚至是“招聘官二代”。張家界市人社局回應稱,這並非公開招聘,而是政策性安置。

新京報發表任然的觀點:所謂政策性安置,按照張家界人社局的回應,是根據教育部等多個部委發布的《關於大力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的意見》中“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和“畢業生一律按定向培養和就業協議到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的規定。暫且不論“定向計劃”在今天,是否依然存在必要性,比如有網友就質疑,一個沒有畢業就基本上有了鐵飯碗的人,他對學業的追求也就基本失去了動力,那這樣的“定向人才培養”如何確保質量?當地對該政策的執行,恐怕也有“跑偏”之嫌。對於被質疑招聘“官二代”,當地人社局解釋,這是鑒於永定區系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就業安置人員相對較多、安置壓力相對較大,在統籌安置就業時把市直單位比照區縣作為“生源歸口”單獨安置主體。此番邏輯,說得“透”一點,就是對當地市直單位子弟的“定向照顧”。如果說“定向計劃”確有政策出處,尚說得通,但如此將就業安置瞄准到具體單位乃至具體“人員”的做法,是否已經構成了對政策的扭曲式變通?要知道,安置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應是面向所有培養對象的公平選拔,而並未規定是特定的政府機關子弟。那麼,該操作,還符合“定向計劃”的公共性初衷嗎?明顯逾矩的“蘿卜招聘”或並非最可怕,更可怕的是,旁觀者都覺得問題重重的招聘,相關部門卻還能找到政策依據將其“合理化”。政策性安置也好,公開招聘也罷,都要經得起“人心”的打量。

小蔣隨想:這事明顯自相矛盾。聲稱不是公開招聘,那在官網發招聘公告干什麼?豈不成了走過場?說是政策性安置,還拿出有關條文,但又說“確實存在瑕疵”,暫停招聘,算不算打臉?整件事給人的感覺是,試圖強行闖關,遭強烈質疑,找借口擋箭,無人因此受懲,招聘暫時擱淺,沒准另尋他途。這種結果,能讓公眾安心嗎?干了自己打臉的事,地方部門的節操也碎了一地。由此,不難窺見一些地方的管理者為何缺少公信力。政務公開說得很明白,要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但一些地方還搞“暗箱操作”,甚至反過來搞“公開違規”。按說權威部門發聲應當“言必信,行必果”,但一些地方部門說的話存在諸多疑點,言行不一的情況並不少見。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本該以為人民群眾服務為己任,但一些權力者卻用權力“造福子弟”。而且,某些問題的責任人未必會受嚴懲,或者沒多久就“帶病復出”。對於上述種種怪象,群眾不可能沒有想法。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用人問題上明確,“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准落到實處。”如果某些地方總想“政策性安置”,還要“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市直單位工作”,符合選拔好干部的標准嗎?有些問題就像光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就別扯淡了。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