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醫用耗材有暴利,光醫保控費不夠

蔣萌

2018年01月02日16: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醫用耗材有暴利,光醫保控費不夠

背景:2017年底,一場停用醫用手術耗材的風波襲來,盡管相關部門紛紛辟謠,否認有相關的行政指令,但一些醫院選擇病人、停止了與一些耗材相關的手術卻真實發生了。如新京報報道中,山東的一位中晚期結腸癌患者,醫院拒絕了她腹腔鏡手術的要求,選擇了傳統的開腹手術,術后增加了很多不適。

新京報發表鄭山海的觀點:國務院早在2015年就提出,到2017年,公立醫院耗佔比(耗材在醫療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要控制在20%以下。而國家衛計委也明確,2017年的醫療費用平均增速控制在10%以下。可是在實際執行中,卻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方法來實現相關目標,於是個別部門隻好在年底考核前硬性攤派指標,醫院對於這樣的強行攤派,自然有苦難言,消極執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停止影響指標的醫療業務,面對患者的質疑,便推脫為上面規定。有人據此批評上面的規定不合理,並將原因歸結為醫保的入不敷出。其實,這不是問題的本質,因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不只是醫保部門的責任,也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國現有的體制下,醫院的效益整體與醫療消費正相關,醫療機構存在拉高醫療消費的利益驅動。一些不合理的醫療手段被濫用,不但浪費醫療資源,還會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我國心臟支架平均用量明顯高於國際水平,其背后也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如醫院嚴格執行診療方案,真正按照專業指南而不是利潤指標來引導醫療行為。如此,耗佔比和醫療費用下降就能成為醫療質量改進的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而不是約束醫療行為的枷鎖。

小蔣隨想:醫院與醫生理當靠技術吃飯,而不是通過檢查、藥品、醫療耗材賺錢。如果這個關系不理順,過度檢查、大處方、偏愛用昂貴的醫療耗材就難以避免,更會影響醫療的嚴謹性與專業判斷。去年,北京全面實施醫事服務費,提高醫護人員的診療費,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同時取消醫院藥品加成,降低CT、核磁等大型設備檢查項目價格,就是希望改變以藥品、檢查等養醫。一些醫院對此有微詞,是質疑醫事服務費未必能夠“彌補降費”。醫院有這種想法並非不可理解,但讓醫院和醫生回歸以醫術立足的本位,大方向是正確的。只是,這項工作進行得還不徹底。就北京的醫院而言,醫學檢查和醫療耗材仍是盈利點。許多其他地區的醫院更沒擺脫靠藥品、檢查、耗材賺錢的格局。在此情況下,管理者要控制醫療費增速,要壓縮耗材在醫療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醫院難免會想對策,使一些患者無法獲得“該怎麼治就怎麼治”。簡言之,醫院與醫生應當獲得合理收入,但“合理”如何界定,該以怎樣的途徑獲得,是管理者無法回避的問題。另一方面,既然知道某些醫療耗材(如心臟支架、種植假牙等)蘊含暴利,醫療管理部門就該出手整治,或通過談判議價、集中採購降低醫保壓力和患者負擔。隻有使醫院與醫生的收入構成合理有序,有效破解醫療暴利,才能促進醫療與醫保的良性循環,緩解群眾看病貴的焦慮。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俊彤(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