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治理過度醫療,何以病人吃藥

高路

2017年12月22日07:59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治理過度醫療,何以病人吃藥

  貴州有兩家三甲醫院下發通知,將大面積停用醫療耗材,“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了,同功能耗材隻要價格最低的,要國產的不要進口的。”

  據了解,引發停用的直接原因是貴州一年來醫療費用增長過快,超出了國家要求的漲幅。為了將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內,10月19日,貴州省衛計委印發了《關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和過快增長的緊急通知》,明確了控費目標及要求,給病人減輕負擔。其中就有對耗材的要求,“在保証質量的前提下鼓勵使用質優價廉、性價比高的國產高值醫用耗材。”

  因為總量控制引發的停用風波在患者以及醫生群體中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些醫生表示很多藥不能用,很多耗材被排除在外,自己看病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患者則懷疑是不是醫保出了什麼問題,擔心這麼多耗材被停用后,得不到好的治療。

  應該說,總量控制的出發點是很明確的,就是在調查需求的基礎上給出一個合理的目標,是有科學性的。用性價比更高的國貨也是正當之舉,既然質量有保証,為什麼非選貴的﹔既然國產貨功能相同,就沒必要非用進口的。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必然會加重患者的負擔,也必然會對醫保基金運轉造成很大的壓力,放任肯定是不行的。

  關鍵是,相關部門得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過快上漲。是因為需求大了,求醫的人數多了,還是因為別的原因?正常的增長哪怕很高的幅度也應該得到保証,不正常的增長哪怕隻有10%也是不合理的。過快增長又往往跟過度醫療聯系在一起,這就是一種浪費,是人為制造的增長了。顯然,一刀切式的總量控制還不足以區分這些不同,也很容易誤傷正常需求,需要更精確一點的應對辦法完善。

  總量控制相當於一個緊箍咒,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倒逼醫院醫生能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公立醫院向公益性回歸。而個別醫院之所以屢屢突破總量限額,說到底還是利益使然、公與私的定位不清。比如,用國產耗材,物美價廉,患者得到了便宜,但醫院從中獲益可能就少了。進口和高價耗材則不同了,一個沒准可以頂國產耗材好幾個。這就需要在打破利益鏈上有所考慮。沒有一個良好的機制,哪怕是總量控制這樣的嚴格措施,病人也未必能獲益,反而可能演變成對病患的侵害。

  衛計委用總量控制的辦法,目的也是希望醫院從細節做起、從日常做起,而不是用停用這一極端的方式硬生生地將指標降下來的。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隻要完成了,怎麼完成的不重要﹔隻要結果完美,過程就乏人關心了。一些醫院平時大手大腳慣了,等到額度用完時就隻能用點非常規手段。一個漂亮的數據如果是用這種方式得到的,又有什麼意義?

  這也說明,單純的總量控制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監管還需要深入到細節之中,識別哪些是正常需求,哪些則屬於過度醫療,進而讓醫院形成隻選對的不選貴的醫療機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這也不只是貴州的事,別的省份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