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高質量就應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洪樂風

2017年12月21日15:4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黨的十九大之后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了。會議科學總結五年來的歷史性成就與變革,提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准確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與部署。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對高質量發展“兩個要求”的論述:一方面是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適應客觀條件變化的必然要求,回答“為什麼”﹔另一方面要成為發展思路、經濟政策與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回答“怎麼辦”。

應當說,讀懂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便讀懂了這次會議的新思想,落實好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才能完成好這次會議的新部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是空洞的,是非常具體的,是要融入到每一項調控政策與改革工作中的。首要的是,“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准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這構成了實打實、硬碰硬的“落實方法論”,同時也是創新宏觀調控、推動機制化建設的關鍵一招。

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力促中國經濟補足短板、上新台階,就要看這個機制見不見效、管不管用——

比如,在宏觀調控層面,穩中求進的“穩”和“進”,都要貫徹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穩”的經濟增速、物價水平、就業與工資收入以及國際收支平衡等,不再是簡單機械的數字,而要體現同等供給中的新動能、同等需求中的新消費、同等增長中對生態環境的新保護、同等進出口中對科技創新、產品質量的提升等。“進”的層面更是要如此,始終用高質量“一把尺子量到底”。再比如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金融業良性循環的要害就在提質增效、服務於實體經濟﹔精准脫貧既要保証脫貧質量,更要向深度貧困聚焦發力﹔而污染防治中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對能源結構的重塑,重點均在提振經濟的內生動力。可見,“穩”與“進”的調控績效,三大攻堅戰的得失成敗,都是進行高質量評價的採分點。

那麼,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究竟如何?會議公報採用8項重點工作予以描述。8條中的一、二、五條屬於“改革提質”: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立”“降”上下功夫才能推動供給質量的躍升,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靠改革掃清各類企業登上質量台階的障礙,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結構布局、出口質量和附加值上進一步拓展。三、四、八條分別聚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生態文明,屬於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六、七條著眼民生保障,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為高質量發展解除后顧之憂。“高質量8條”系統展示出質量、效率與動力變革的內涵、要素與著力點。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必然要求、根本要求,必須全面加強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要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確保令行禁止。這些機制與高質量發展的推動機制一道,應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引導政績、激勵干部的重要尺度。把這把“高質量尺子”用好、用足、用到位,定會助力宏觀調控范式日臻成熟、中國經濟發展日益健康。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