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一個程序員墜亡可否說成群體危機?

蔣萌

2017年12月18日15:4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個程序員墜亡可否說成群體危機?

背景:近日,中興網信員工歐某打開26樓辦公室窗戶縱身躍下,結束了42歲的生命。他的死因有多種說法,有說因股份轉讓價過低和人事部產生分歧,有說疑因內部宮斗被離職,甚至說歐有精神方面的問題。由此還在網上還引發了一波關於中年職場危機、特別是中年程序員危機的討論。

新京報發表劉遠舉的觀點:35-45歲的中年人,學習能力下降明顯。與此同時,這是一個新技術不斷涌現的時代。一個人進入職場初期的技能、概念,過了20年后,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程序員這個行業,更是把這個特點發揮到極致。此外,精力明顯下降,不能熬夜,加之家務瑣事纏身,高強度工作即便有意願也很難付諸行動。如果說其他行業的中層人員降級后仍可游刃有余的話,這個行業的中層降崗后,會不如自己新崗位上的同事。所以,程序員密集的IT、通訊行業,很多中層員工就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即便勉為其難地接受,也會面臨收入大幅度下降的心理適應問題。如果考慮到資產配置中較高的按揭比例,當資金鏈斷掉,這就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遺憾的是,行業的變化已經發生。從上世紀50-60年代晶體管、集成電路發明開始,這一波技術爆炸已經持續了70年。在持續了40年后,摩爾定律已經失效。人工智能雖然方興未艾,但對人的替代與創造新的價值、擴大經濟規模之間,效應還沒有定論。更具體的,隨著新技術進入傳統行業,改造傳統行業,剩下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新技術的紅利在慢慢被吃盡,與通訊相關的IT、互聯網領域的創業也越來越難。歐某墜樓事件引起輿論如此關注,正是離不開這樣的一個背景。而不論產業如何變化,最好的應對之道,還是跟上產業和技術的潮流。技術進步總是充滿未知,一切也皆有希望。

小蔣隨想:無論如何,這都是悲劇。外人不知道歐某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各樣的猜測終歸只是猜測。歐某或許覺得這樣的選擇是一種解脫,但對生者而言,顯然不是如此。這意味著,其年邁的父母老年喪子,其妻兒失去家中的頂梁柱。一個人的離去,帶給一家人的是無盡的心理與現實創傷,是無法言表的痛苦。作為旁觀者,除了惋惜和唏噓,做不了什麼,但對照自身,應對生命和家人有更多珍重。從另一方面看,將一個人的離去上升至一個群體的危機來討論,是否存在夸大之嫌?當下,許多行業都在發生業態轉變。相對於高科技行業的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對有關從業者的沖擊更大。在新舊更迭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的新位置,是許多人面臨的共同課題。這確實蘊含困惑乃至掙扎,但絕大多數人終將適應新形勢,接受新變化,坦然地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風風雨雨。大談某一行的“危機”,不會減輕所涉及行業的人員的壓力,反而可能因為特指某一行不好干,引發其他行業從業者的不平衡與反感。很多事情,不要以為可以窺斑見豹,否則反而顯得以偏概全。未來的事固然朦朧,但它蘊含新的機遇和前景。我們一路走來,回過頭看過去,會發現今天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巨大進步,人們的思想與昔日更不可同日而語。誰能說,未來的我們反觀今日,不會感慨未來更美好?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