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因專業改名求職遭拒,考生招誰惹誰了

王彬

2017年12月15日08:14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因專業改名求職遭拒,考生招誰惹誰了

  已從四川大學畢業4年的王芬沒有料到,因為所學專業“對外漢語”同中國語言文化、中國學兩個專業於2012年在教育部新版本科專業目錄中變更為“漢語國際教育”,她會在教師招聘中遭遇挫折。2017年6月,王芬參加河北省邯鄲市市直學校教師公開招聘,但其報考的語文教師崗位所列的12個專業中並不包含“對外漢語”,隻有更名后的“漢語國際教育”,最終她在面試環節被淘汰。

  教育部在2012年對該專業名稱進行變更是事實,但是,具體名稱的變更只是表面上的動作,實質上的專業內容是不變的,如此,名稱的不同便不會影響相關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未來的對口工作。這樣的話,地方的人社部門和招聘單位就應該兼顧這一實情,不必拘泥於具體專業名稱,做出妥當安排。

  《河北參考目錄》將那幾個新舊專業名稱並存,就是為了避免相關學生因專業名稱而受限的情況,考慮比較得當,也通情理。可邯鄲市的相關單位卻恰恰相反,就隻認“漢語國際教育”這一個名稱,還將名稱符合與否作為決定考生去留的關鍵因素,把原本的“得當”和“通情理”給擊碎了。

  這樣的專業標准設定以及執行,實際上就是在摳字眼,是對專業名稱變更遺留問題的錯誤疏解。隻重視表面上的所謂規范,而忽視了考生專業水平和實際能力這種真正重要且需要細致考量的方面,這本身已處於一種“走偏”的狀態。往好聽了說,是不懂得合理變通﹔往實在了說,難掩“死板機械”之嫌。

  更無語的是,面對考生和輿論的質疑,當地教育局卻回應,注意到了問題,但今年隻能這樣了,在以后招聘中會注意,下次會征求學校意見,給學校建議。合著只是輕描淡寫的表個態,連錯也不認,隻顧以后,不管當下,明明就是不想為,這還把考生的訴求放在心上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懷和追求又在哪裡?怕是不僅沒有,還難扯掉“懶政不作為”的標簽。說白了,這既是對上面政策的一種曲解和無視,也是對考生的不負責,對招聘人才這一本職行為的懈怠。

  專業名稱變更所引發的求職遭拒問題,並不是個案。就拿我最熟悉的廣播電視新聞學來說,其名稱改為廣播電視學后,小小兩字之差也給諸多學子求職添堵。由此看,正確的疏解點應該放在用人單位招聘專業設定對專業名稱變更這一情況的更合理承接上,這便需制度化的細致調整。比如,用人單位的相關設定可以大類專業為主,而整體上,也可用嚴格細化的規范,促使專業目錄在教育部、人社部、高校和用人單位等相關方的備案實現相對統一。不過,這也離不開上下皆“唯實”的合力助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