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36年板書裡,是為師者的拳拳匠心

高路

2017年12月15日08:13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36年板書裡,是為師者的拳拳匠心

  36年來,浙江財經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副教授劉曉芬堅持用全板書形式授課,獲得學生們熱情追捧,熱到上劉老師的課,要提前搶座,如果提前一天佔座,前三排可能沒了,當天佔座,前五排就沒了。

  一節課下來,要寫8塊板書,碩大的黑板寫得滿滿當當。這讓劉教授在以PPT為主,已經基本見不到多少板書的大學校園裡,顯得很另類。

  有人對這種教學方式不以為然,倒推十幾年,從小學到大學,哪個當老師的不寫板書呢?有什麼值得表揚的呢?到了信息時代的今天,還死守著效率低下的板書,是不是也是一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呢?

  是啊,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現代化的教學方式,PPT就是其中一種。與傳統板書相比,它速度快,信息含量高,可以反復使用,老師用不著那麼辛苦了,也不用整天跟粉筆灰打交道。PPT成為大學課堂的標配,甚至有學校將採用PPT視為現代化教育的一項指標。不僅大學課堂是這樣,在一些大城市,連小學生課堂,幻燈機也是標配了。在這個什麼都要擁抱新技術的時代裡,板書笨重的教學方式顯得很落伍,不合時宜。

  可是在得到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很多。速度快了但學習的效率卻未必高了,以前盯著老師板書的過程,其實也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而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是一閃而過的PPT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的效果。相反,因為PPT信息過於集中,學生反而容易走神。板書的過程是將速度放慢,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可是老師一旦養成對PPT的依賴,往往會發展成對著PPT照本宣科。板書的過程也是老師匠心獨運的過程,上課是一門藝術,好的老師應該圍著學生轉,而不是圍著PPT轉。

  見不到老師在黑板前奮筆疾書的樣子,也聞不見粉筆灰味道的大學課堂裡,充滿著現代化的味道,PPT一頁頁翻過,一切按部就班,可是有誰關心過真正的學習效率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劉老師認為,板書改成PPT,感覺不一樣,思維有斷層,與多媒體相比,手寫的板書,更注重數學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和系統性。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老掉牙的板書意外在這個時代受到追捧,從根本上說是對傳統師道精神的肯定。必須承認,教學從根本上說還是一門傳統手藝,跟科技有天然的代溝。教學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它必須與學生的心理合拍,必須與學生親密互動,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什麼時候該重復,要不然都改成網絡授課得了。

  這幾天,浙大也有一位堅持傳統教學方式的網紅老師受到了熱捧。浙大老教授蔣克鑄已經是84歲高齡了,但仍然“倔強”地站在三尺講台前。跟財大的劉老師一樣,蔣老用的也是全板書。在黑板上畫非常復雜的構造圖。在他看來,老師在寫題畫板書的時候,學生同時在動腦。這樣的課堂效率才是最好的。

  在這些老學者身上,有著一脈相承的朴實嚴謹的治學態度。蔣老認為現代教育有個遺憾:一代人離開后,實實在在的經驗沒留下來,現在的年輕人要重復我們以前走過的彎路。

  蔣老的話點中了時弊,技術隻能是幫手,是輔助,課堂裡的教與學有自己的學問。也許,應該坐進蔣老課堂裡的除了學生,還應該有老師,那些年輕的老師。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