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給預付消費套上法律的缰繩

吳 迪

2017年11月22日09:02  來源:工人日報
 

期待各方能切實行動,遏制住類似市場亂象,讓百姓安心消費,同時引導商家規范經營,促進市場經濟的成熟發展。

據《北京青年報》11月20日報道,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商務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9部門聯合制定了《北京市聯合整治預付卡違規經營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將重點整治培訓機構發行、經營單用途預付卡及履約情況,要求加強預付監管,消除監管盲區,打擊圈錢跑路、侵害消費權益現象,解決預付卡消費糾紛。

花錢辦理並充值會員卡,要麼錢沒花完商家卻跑了,要麼被限制消費……近年來,美容美發、洗車、健身、家政等領域中,各種預付消費的儲值會員卡亂象可謂五花八門。

出現“槽點”最多的是由商業企業發行,隻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企業購買商品、服務的單用途預付卡。其中,事前誘惑辦卡而事后翻臉不認人、虛假宣傳、改變經營場所、降低服務標准、拒絕退卡、霸王條款、“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等,已非一時一地的個例,預付卡成了不少消費者的“糟心卡”。甚至有一些商家涉嫌變相融資、非法集資,以及出現卷款上億元跑路的現象。

當前,預付卡消費領域的投訴呈現急劇增長的狀態。2016年,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受理消費者投訴2400多件,其中,關店不能兌付和服務承諾打折問題排在投訴量的前兩位,佔總投訴量的9成。廣東省有數據表明,數年來,預付卡領域投訴量激增一倍多。

總體看,商業預付卡在減少現鈔使用、便利公眾支付、刺激消費、增強用戶粘性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但是商業預付卡市場存在野蠻生長、監管難度大、違反財務紀律、系統性風險防范機制缺乏、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維護等問題。

上述亂象已是老生常談,相關的規范辦法也早已出台,但現實中預付卡仍如脫缰野馬,在一些領域有愈演愈烈之勢。這主要是由於預付卡管理的手段和依據不完善,相關行政規章不具有強約束力。具體而言,一者,對發卡主體的限制規范不完善,根據商務部出台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中的行業適用范圍看,納入管理的僅有三大類共41種行業,而諸如健身、理療會所等卻不在其中,這就意味著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將面臨維權難的境地。

二者,備案、資金存管等制度落實不足,上述辦法規定發卡主體應當到主管部門備案並實行資金存管制度,但現實執行情況卻不甚理想。有報道說,上海全市發卡主體約十萬家,而備案的企業不足400家,沒有備案,后續的資金存管更是紙上談兵。

三者,監管乏力、風險防范不足,發卡企業多如牛毛,監管力量難以及時有效發現發卡不規范等情況。此外,相關管理辦法對商業預付卡的余額限額作了明確規定,而實際操作中,發卡企業動輒誘導、哄騙或捆綁銷售的會員卡,充值后的額度往往遠超此限額。

治理預付卡亂象,需要在約束力上下功夫,制定和完善法律,加大違法成本。眼下,一些規定章程和協議中對單用途卡購買、充值、使用、退卡、挂失、轉讓的方式作了要求,但規章制度不足以解決現實矛盾。一方面,相關預防、監管和處罰機制的建立健全刻不容緩,亟需修改完善發卡主體的管理范圍,落實備案及資金存管制度﹔另一方面,要給預付卡領域套上法律的缰繩,將其管理引入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軌道。未來還應及時建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紅黑名單制度,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合懲戒,增強對發卡企業的約束力。

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和執行力,是社會亂象的“枷鎖”,同時也是百姓利益的“保護傘”。“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考驗著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期待各方能切實行動,遏制住類似市場亂象,讓百姓安心消費,同時引導商家規范經營,促進市場經濟的成熟發展。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