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民生觀·增進民生福祉①)

人民日報:別等崗位自己蹦出來

商  旸
2017年11月16日05: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化解就業壓力,不能靠天吃飯,要靠各方面積極促進

  

  就業,過去老說是民生之本,十九大報告裡說,是“最大的民生”。

  說起就業,老百姓有個形象的比喻:捧飯碗。找著好工作叫“捧上金飯碗”,差事丟了叫“飯碗砸了”,飯碗,還能不重要?一家老小指著它吃呢。一般來說,直接勞動收入就是家庭的主要進項,二次分配等主要起兜底作用。所以,人民要想過上美好生活,離不開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

  這些年,咱們的飯碗是越端越牢了。過去5年,新增就業年均在1300萬以上,不僅在數量上超出全年預期,還每每提前完成既定任務。這不,今年又是在前10月就實現了1100萬的就業目標。就業無憂,社會就穩定,老百姓就踏實。

  然而,還遠沒到可以喘口氣、歇歇腳的時候。壓力仍然不小。一個是總量大,未來3年,每年需要給超過1500萬人提供工作,這裡頭光高校畢業生就得800萬上下,還有幾百萬職校學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再就業人員﹔另一個,還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拿我一個朋友來說吧,名校研究生畢業,有好幾個單位要他,他還是搖著頭嘆息:工作太難找了!——心高,差一點的瞧不上!

  化解就業壓力,不能搞“自然主義”,不能靠天吃飯。經濟向好,崗位就多,這是自然﹔但是,就業優先戰略、積極的就業政策也非常重要。要千方百計促就業、造飯碗,別等飯碗自己蹦出來。

  通過大規模開展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崗位匹配的能力,逐步解決結構性矛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發放專門的就業補貼資金,比如為個人和單位承擔一部分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的支出……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日前,財政部、人社部就制定了專門的就業創業補助管理辦法,首次創辦小微企業的、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隻要符合條件,試點給予創業求職補貼。

  有了各類政策的扶持,個人也要調整就業心態。非得一步邁進五百強嗎?飯要一口一口吃,與其好高騖遠,不如騎驢找馬。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6日 13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