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正確看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衛興華
2017年11月16日04: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非常重大而科學的政治論斷。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作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並在黨的八大作出的我們國內主要矛盾提法的基礎上,明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應當認識到,雖然在之后的30多年裡,我們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沒有變,但隨著我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關系在向好轉換,對社會主要矛盾內涵的解讀在不同時期也有所不同。從黨的八大提出社會主要矛盾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產力極其落后,連人民最基本的日用消費品需要也遠不能滿足,需要憑票、限量供應。而近些年來,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有了根本性變化: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我國經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位,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存在的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正是以這一新的發展情況為依據,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強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種內容的拓寬,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它既發展了先前對社會主要矛盾內容的表述,又明確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對此,應該如何理解呢?

  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講我們還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過程,還要完成初級階段應完成的任務,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從初級階段的總任務、總目標來講的,還可從兩個具體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初級階段的根本經濟特征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這一特征沒有變,就表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另一方面,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即使經過經濟快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目前達到了八九千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依然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這也說明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因此,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需要把握幾點:其一,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轉化,表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體發展狀況的重大變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特征年年月月都在發展變化。因此,要把從戰略定力上講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和具體實踐中的“不斷變”區別開來。其二,社會主要矛盾涉及供給和需求雙方。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下,需求的內容拓寬了,不限於物質文化的需要,還涵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要﹔供給方的能力也達到了新水平,同時表現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其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在長期發展中逐漸積累的,經過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四,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認識應持兩點論。它既反映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新特點,又反映我國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不協調與不平衡的新特點﹔既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又表明我國的生產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新的更高需求。正確看待、主動應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就要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為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學術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6日 07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