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讓“大道理”對接“小日子”

向迎佳
2017年11月16日04: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腳上沾著泥土,心中裝著民情,用身邊事解說“十九大時光”,接地氣﹔哪裡有群眾,哪裡有場所,就見縫插針在哪裡宣講,聚人氣﹔講關心的事,說愛聽的理,生動感人,鼓士氣。一些地方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被群眾稱為“小板凳式”宣講,宛如田野立春后的禾苗,地氣一動,便呼出那一波又一波的綠色。

  雕塑家認為,創作過程中,大錘塑形與小鑽雕琢同等重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就高層而言,從中央到地方組織報告團層層宣講,離不開宏觀運籌、整體設計,需要大氣魄、大思路、大手筆。在具體工作中,則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達致潤物無聲、點滴入心的效果。隻有“大思路”配套“小舉措”、“大道理”對接“小日子”,才能讓基層群眾樂於接受,從身邊變化中感受“十九大時光”的魅力,感悟新思想關系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也連著每家每戶的幸福安康。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理論看似深奧,但它的根脈卻連接著現實的土壤。善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善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結合群眾關心的事講道理,就能打動人心、產生共鳴。毛澤東同志當年給工人講課,用“頂天立地”四個字解釋工人的“工”字,幫助工人認識自身的地位作用﹔對部隊士兵講課,用“小石頭”砸爛蔣介石的“大水缸”的比喻,堅定部隊革命的信心。賀龍同志當年上黨課,用一碗小米、一雙布鞋、一碗裝著活魚的清水,生動地講解黨的群眾路線。這些都是寓理於事、深入淺出的經典范例,閃耀著永不熄滅的光芒。

  活躍於城鄉的“小板凳式”宣講,同樣展示了這樣的魅力。講新思想的內涵,用“成就是果,理論是根”作比喻,讓人們體悟到新思想“燈塔”“行動指南”的地位作用﹔講鄉村振興戰略,同本地本村和一家一戶的小康目標相對接,讓人們增強奔目標而去的原動力﹔講“擼起袖子加油干”,用身邊先進典型作示范,讓人們懂得加油干不是盲目干,而是苦干、實干加巧干……這種“小板凳式”的宣講,號准了群眾的脈搏,觸摸到群眾的心跳,使所講的道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無遮無掩、水銀瀉地般進入人的心田。

  馬克思有句名言:“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十九大報告中一系列戰略安排和具體方略,說到底就是一個民心的最大公約數、發展的最大同心圓。抓住這個“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大處”著眼,從百姓衣食住行、醫教養老等具體民生的“小處”著手,緊貼干部群眾的思想學報告、講精神、論發展、理思路,不僅能幫助大家掌握“認識世界”的真理,而且能獲得“改造世界”的力量。新思想深植於實踐的沃土,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自覺行動,就會枝繁葉茂、搖曳生香。

  《琴詩》曰:“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手指和琴弦,合則百曲可為,離則一音無成。新思想和宣傳新思想的藝術,如同彈奏樂曲,隻有達致“手指”和“琴弦”的和諧,讓宣傳的藝術與新思想的魅力完美結合,才能讓新思想更加撥動心弦,指引我們豪情滿懷、步調一致地奔向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6日 04 版)

(責編:馮粒、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