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副市長“慣乘公交”的意義何在?

蔣萌

2017年10月12日16: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副市長“慣乘公交”的意義何在?

背景:有網友在地鐵裡偶遇杭州市常務副市長戴建平。據悉,戴副市長任余杭區委書記時,就習慣坐地鐵往返單位和家裡,坐地鐵並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去年也曾有人將戴建平坐地鐵的照片傳到網上,戴建平還納悶,這怎麼也成了新聞。

新京報發表魏英杰的觀點:了解杭州交通現狀的人,不難明白副市長此舉的合理性。從余杭區政府到戴建平家所在的濱江區,行程在30公裡以上,按照平時的交通狀況,哪怕道路基本通暢,沒有一小時是到不了的。而這一路有不少“堵點”,就算是副市長的車子,碰到交通堵塞也“插翅難飛”。至於從戴建平如今的辦公地點回家,距離雖說近了許多(十多公裡),但因為同樣要過錢塘江,過江就要過橋,也是地鐵比開車方便。網友對副市長乘坐地鐵感到稀奇,可能無關於“領導干部接地氣”的故事,而更多反映了公眾對加快推進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的期待。地鐵曾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征符號,但在今天,它正在成為一種必要的生活方式。按照杭州地鐵的規劃,到2022年亞運會召開前,將建成包括10條線路在內、總裡程446公裡的軌道交通網絡。屆時,杭州將全面擁抱地鐵,進入城市發展的新階段。到那時候,偶遇某個地方領導干部更不算是什麼新鮮事了。

小蔣隨想:不常見到地方領導干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這種現實裡可能有幾種因素。一種原因是,某些人當了領導之后,漸漸與群眾“拉開距離”,不願意去受公交的“擠”,覺得那比較“跌份”。還有一些領導可能覺得自己乘坐公交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自己在非工作時間也需要私人空間,這種想法固然不能說站不住腳,但也存在官民有別的潛意識。戴建平乘公交的“亮點”其實是,身為常務副市長的他,似乎沒有乘公交“不自在”的感覺,而是以出行效率乃至環保為著眼,使出行這件事很純粹,沒有摻雜官民有別、領導特殊的“雜念”。我們總說人人平等,但某些官員面對群眾時端著架子,不少群眾面對官員時還是有距離感,很難說這不是一種隔閡,難免產生不良后果。破除這種隔閡,需要官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真正把自己看成是普通人,融入到普通群眾中去,切實感受群眾在工作與生活中的苦樂酸甜,進而在行政與履職中更有的放矢地為公眾服務。若此,官員的公共形象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快遞漲價”與“唯獨工資不漲”

背景:近日,中通與韻達兩家快遞公司都以成本上升為由宣布漲價。另一家快遞巨頭順豐回應,尚未接到漲價通知,不會跟進漲價。

中國青年報發表楊鑫宇的觀點:不論是高度依賴快遞的電商從業人員,還是偶爾網購的普通人,都對這波漲價表示了不滿。當我們抱怨的時候,有誰想起了快遞員?有誰不希望自己提供的服務能夠更值錢一些?又有誰願意一直做“廉價勞動力”呢?正是一批批“廉價勞動力”走進了快遞、外賣等產業,才讓我們擁有了全世界最便利的物流網絡。我們當然希望所有的社會服務都能物美價廉,但這種便利不會永遠建立在基層勞動者的低收入之上。我們都知道快遞員和外賣小哥生活不容易,他們理應得到更好的收入和待遇,隻不過大多數人在面對漲價時,都難免會因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不情不願。但是,不論我們情不情願,基層勞動者的收入都應該得到提高,也必須得到提高。我說這些話,並不是為了給快遞公司漲價辯護。快遞公司也需要檢討自身,究竟有沒有保障好那些基層勞動者的利益。一個行業,一家企業想要長遠發展,必然建立於勞動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上。迅速發展的物流行業正面臨調整與規范,決定其生存與未來發展的關鍵,也並非漲不漲價這般簡單。

小蔣隨想:“什麼都漲價,就是工資不漲”是很多人的無奈調侃。“什麼都漲價”,漲價的錢都去哪裡了?為什麼沒有流入許多勞動者的工資口袋?如果“價格水漲,工資船高”相對平衡的話,人們對漲價何至於有那麼多微詞?或許,漲價的錢中的相當一部分都被“中間環節”、而不是“終端環節”獲取,是問題的關鍵。就拿一些蔬菜價格曾經的上漲來說,種菜的農民未必增收多少,採購商與批發商卻獲利頗豐,物流成本裡的“公路三亂”也令社會叫苦不迭。更普遍的情形是,員工為企業與老板辛勤打拼,但在工資的議價能力與休假權的爭取上,卻力量孱弱。雖然人口紅利減少這種說法不絕於耳,但大學生就業難、就業處於買方市場仍是一種現實,這使得企業與老板在招聘與定薪酬時依然強勢。回過頭再看快遞漲價,消費者明顯要比以前花費更多,但漲價涉及的“運輸、人工、原材料”等相關行業的普通勞動者,會一並漲薪嗎?很多東西都在漲價,漲價蛋糕該如何分?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實現路徑,在很多勞動者看來仍然模糊,這是令人遺憾的。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