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以文明合力驅動旅游升級

秦 寧
2017年10月09日04: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詩與遠方的美好,不僅取決於個人修養,還是各種文明之力集中作用使然。隻要順勢而為,精准發力,就能解決過去長期沒解決好的問題,由大而強進入文明新境界

     

  今年國慶中秋共放8天假,外出旅游成了許多人的首選。根據國家旅游局公開數據測算,10月1日至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逾6.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達5494億元。

  旅游消費的升級,最直接的動力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品質埋單。大數據顯示,國人現在越來越舍得在旅游上花錢。今年上半年,國人國內旅游人均花費855元,而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834元,相當於有近1/10都花在旅游上。相對於以前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進店買買買”,如今人們更願意在體驗上花錢,旅游方式也已經從走馬觀花的踩點式逐漸轉化為深度游,在吃住行游等方面更加追求品質與個性化。

  其實,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人們的休閑方式必然日趨多樣化。今年國慶節期間,有些游客在朋友圈晒“我的大片”,有開機、殺青儀式,導演、劇組服務人員也一樣不少。之所以有這樣的旅游項目,是因為某影視城發現了“為普通人拍微電影”這個商機,據稱這種流水線作業,最快半小時就能拍出來,“從幾百到幾萬元,根據需求來定價”。因為每到假期出游人數就井噴,還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不那麼擠的休閑方式,比如“帶著全家人,去3D影院享受一次電影大餐”“獨自宅在家裡,看書放鬆身心”……

  國人旅游休閑地圖的多樣化,和我們旅游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密切。有統計顯示,當前我國的旅游結構中,非景點旅游佔比約80%,住賓館飯店的游客比重越來越少。這種內在的結構性變化,讓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走出緊盯景區門票的迷思,轉向全域旅游。這反過來催生了民宿、民居、鄉居、短租等共享住宿業態,以及露營地、特色產業園、旅游休閑綜合體和“旅游+”商業模式,從而在滿足游客多樣化訴求的過程中,實現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旅游休閑品質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用好市場的“無形之手”,也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旅游人群的集中,可能會引發一些難以預估的治理問題。比如,一些展覽、熱門景區游人如織,人氣雖高體驗卻不大好。倘若長期對此視而不見,或採取臨時抱佛腳的態度草草應付,就會極大影響人們的旅游體驗。長期維持高人氣,就必須讓治理的完善、服務的提升跟上旅游發展的腳步,跟上人們對旅游品質的時代需求。在北京,故宮、頤和園、前門等熱點景區,今年首次設立旅游綜合執法站,游客可在此咨詢投訴﹔在海南三亞,監管部門從監測海鮮消費評價著手,差評將推送職能部門處置。正是這些治理上的改善、服務上的優化,讓旅游贏得了更好的口碑和市場秩序。

  從更高的層面看,旅游體驗的全方位改善,與我國綜合國力強起來有關。尤其是這幾年我國的高鐵建設讓出行更便捷了,說走就走的旅游更易實現,這極大提升了國人出游的便利度。全線通車的京福高鐵,串聯起了黃山、九華山、武夷山等風景名勝區,被贊為“全國最美生態高鐵”。“高鐵經濟帶”的背后不也是旅游帶嗎?可以說,高鐵普及化,還有支付方式的便捷化、網絡服務的發達,和公民更高的文明水准、更好的社會治理一起,締造了更健康的旅游生態,合力驅動了個人旅游體驗的升級。

  “旅游是人的基本權利,旅游是人類實現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徑。”世界旅游組織1980年通過的《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如是稱。然而,詩與遠方的美好,不僅取決於個人修養,還是各種文明之力集中作用使然。當前,人們的旅游需求已經進入品質發展新階段,隻要順勢而為,精准發力,就能解決過去長期沒解決好的問題,由大而強進入文明新境界。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09日 05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