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部編本教材,讓人挑刺又何妨

魏英杰

2017年09月28日08:08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部編本教材,讓人挑刺又何妨

  9月份開學后,全國所有地區的小學、初中起始年級都拿到了全新的“部編本”教材。不過,新教材也成了人們捉差錯的對象。很快,有人就在初中一年級(即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發現了一處差錯。

  在一節《名聯欣賞》小欄目中,選用了描寫杭州西湖的一副對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但教材中卻誤把“水水山山”寫成了“山山水水”。這屬於典型的知識性錯誤。別看兩個詞只是簡單對調一下,但這樣不僅寫錯原文,而且違反了對聯的平仄規范。

  教材出現文字性、知識性、規范性等差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2013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也曾被狂吐槽過。當時,也是七年級語文教材,有人一口氣挑出30多處錯誤,並將人教社告上法院。雖然人教社隻承認存在6處錯誤,但還是公開致歉了。畢竟出現這麼多差錯,實在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按照《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的圖書,編校質量屬合格。負責教材編撰的機構當然可以用這個理由來為自己辯解,但是很顯然,教材的差錯率不能僅滿足於及格線。或者說,公眾對教材差錯率極其敏感,幾乎是零容忍。因此,教材編撰機構也應以更高標准來要求自己。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沒有相應機制。從目前來看,多數教材的編撰工作仍處於閉門造車的狀態。這倒也不是說編撰者沒有征求專業人士和學校意見,但因為渠道相對狹窄,加上編撰出版過程匆忙,這就很難避免差錯的出現。實際上,語文教材這處差錯的出現,也表明了其征求意見以及評審把關體系是不嚴密的。如果有相關方面的專家把關,想必不會出現這一低級的知識性錯誤。尤其是,如今語文教材增加了古文的比例,更需要有這方面的專家來把關。

  但更重要的,教材編寫可引入公眾評價機制,即在正式出版之前,將文本發布出來公開征求意見。當然,這實際上還是為了聽取更多的專業意見,而不是讓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該不該選哪篇文章,這樣也是搞不好教材編寫工作的。教材正式出版后,還有人能挑出這麼多差錯,可見民間也有高手。或者說,就某一領域、某一具體問題,肯定有人比編撰人員了解得更多、更專業。聽取來自於這些人的專業意見,正是教材公開征求意見的價值所在。

  部編教材是全國統一使用文本,具有公共性,率先公開征求意見也符合其宗旨。這樣的話,就算不能做到零差錯,至少能避免發生類似低級錯誤。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