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脫貧致富須自強不息

申正勇

2017年09月25日16:1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字面意思是:強大自己必須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深層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但是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在當前扶貧攻堅中,自強不息尤為重要。

建國之初,面對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毛澤東指出:“我們是主張自力更生的。我們希望有外援,但是我們不能依賴它,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硬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為今天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試想,如果沒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能在短短幾十年間從一個積弱積貧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我們身邊還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雲南省西疇縣土地石漠化異常嚴重,喀斯特地貌佔75.4%的山區貧困縣。當地干部群眾喊出“搬家不如搬石頭”的口號,確立了“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把大大小小的石頭從土地上搬走,20多年間建成各類高穩產農田地12萬多畝,實施封山育林70萬多畝,人工造林59萬多畝,建設經濟林20萬多畝。以前“山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三光” 村,如今山青水綠,土地肥美,農民的腰包變鼓了,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根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的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一定程度存在,大家攀比心理還比較嚴重。比什麼?比貧窮、比落后、比愚昧、比自私、比索取。實話實說,客觀上我們在貧困識別的具體操作中確實存在不夠科學、不夠精准,甚至在少數地方也不排除優親厚友的現象。但在勇於反對歪風邪氣的同時,也要看到,政策是一致的硬杠杠,千家萬戶卻有千種萬種實際情況,執行政策隻能盡量做到趨近於公平,而要做到絕對公平幾乎不可能。群眾在面對這種客觀實際,自己主觀上要理性看待,保持一顆平常心,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培養成家風,代代相傳,那麼整個家庭乃至整個家族才能興旺發達、繼往開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庄嚴承諾,同時也是每一個中國人肩上的責任。隻有在黨的領導下,全體人民立下愚公移山之志,發揚自強不息、苦干實干的精神,才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確保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如期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