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聽障兒童真的需要“橙色書包”嗎?

蔣萌

2017年09月21日16:1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聽障兒童真的需要“橙色書包”嗎?

背景:去年,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針對聽障兒童發起的“橙色書包”活動,面向社會募集善款,向聽障兒童發放橙色書包,每個成本120元。由此,路上的行人和車主會留心背著橙色書包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聽不清。這個項目持續一年多並未出名,近期因為明星和大V的加入,才引起關注,也引來質疑。

新京報發表姚遙的觀點:目前有條件就學的聽障兒童,通常都解決了完全沒有聽力的問題,並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樣,他們聽不見任何聲音。因此,他們需要特殊醒目標簽提醒司機的必要性並不足。其次,大量聽障兒童即便解決突破聽力問題,也未必能在普通公立小學順利入學,這一障礙並沒有實質性的解決。若連學都上不了,他們背“橙色書包”意義也會存疑。還有很多聽障兒童的家長擔心,背“橙色書包”會帶來過度的標簽化。帶著顯著的標簽走在大街上,社會大眾即便是朴素熱情的關愛,實際上也會加重兒童的自卑。聽障兒童的康復,也需要讓他們回到“正常孩子”中,而非將其隔離出來。這不是說要無視身體條件差異,而是要盡量避免制造外在的區隔。橙色書包因為瞄准短期目標,貼近生活好理解而被熱捧。但從聽障兒童的真實需求和長遠發展而言,橙色書包是個很多地方亟待完善的項目。公益項目的設立,最好能從受益人的核心利益出發,瞄准終極問題,在嚴密邏輯的支持下提出解決方案,並推進方案的落實。

小蔣隨想:什麼是殘障人群的主要關切與待解問題,應去征詢殘障人群與其家人的意見,而不是由缺乏體會者憑著自己的感覺去做。這既是體現尊重,也是為了有的放矢。如果工作不到位,一片好心可能遭遇“水土不服”,帶來人力與資源的浪費。社會的關注度與資源是寶貴的,倘若好事沒有做到點上,會挫傷做事的人的積極性,也會對受助對象沒有太大益處,這是善良的人們不願看到的。公益與慈善是個技術活,要求組織者了解客觀實際,具有專業性與嚴謹性。“橙色書包”活動遭遇一些質疑,發起的基金會應該反思潛在的欠妥,考慮更為切實的服務,這是公益活動走向成熟的要求。另一方面,明星效應助推公益活動有積極的一面,但也要避免過度娛樂化掩蓋事物本身。這一點,在“冰桶挑戰”中已露出端倪。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公眾也要有更多的理性與思辨意識,既不要聽風就是雨、好似打雞血般參與一些事,又不要因為個別不良事件而對公益慈善灰心喪氣。公益活動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大齡單身“被焦慮”也是一種傷害

背景:大齡青年的單身問題時常被關注,相關“焦慮”頻見報端,有人發表看法。

新京報發表李國翠的觀點:作為心理咨詢師,我的咨詢室裡也經常有大齡未婚人群來尋求心理安慰,但了解后會發現,這部分人咨詢的問題少數是婚戀問題,大部分是承載不了被催婚而產生的焦慮,或者說是因為這種焦慮而產生的認知失調。以筆者之見,大齡單身不是問題,是社會的偏見讓它成了問題。戀愛本是美好的事情,婚姻也應該是充滿期待的事情,可大家都在把它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你看,那個人還沒結婚啊,一個光棍得多麼冷清啊”,“他還沒結婚,他有問題吧?”諸如此類的調調聽得多了,也就減少對婚姻的期待了。而且,有些父母總喜歡打著“因愛之名”的旗幟對子女婚姻大事催來催去,在我看來,這要麼是糊涂要麼是虛榮。糊涂在於,不明白“一味催促隻會讓孩子厭婚”這個道理﹔虛榮在於,害怕子女大齡未婚讓自己丟臉,那到底是自己的臉重要還是子女的幸福重要?活著,是為了幸福,至於何為幸福,沒有統一標准,它可以有各種形式。但如果結婚是“為了幸福而幸福”,對不起,這叫強迫症。而解決它的唯一方案就是:不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小蔣隨想:單身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本來不能以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來評價。然而,一些“好心人”卻將結婚看作是一種“成果”,忽略了果實也有甜美與酸澀的區別,簡單地認為沒結婚仿佛就是失敗的人生,這其實是對多元世界、百態人生的一種誤讀。人生是經歷的過程,沒結婚的人不代表沒有經歷過戀愛。事實上,很多單身者恰恰是經歷了情感的磕碰、生活的磨礪,越來越明白自己需要什麼,什麼是可以妥協的,什麼是自己應該改變的,什麼是無法改變的。面對自己無法改變的,恰恰是曾經交往的異性要求的,或者異性難以改變的,是自己無法忍受的,當分歧大於契合,紛爭代替了和睦,除了分手恐怕沒有更好的選擇。當然,湊合在一起也是一種選擇。但這樣的選擇也是一種隱患。在學者眼中,離婚率上升是社會進步的另類體現,但這何嘗不是一些人在理性地了斷當初的草率?一味將婚姻與幸福挂鉤反倒是一種想當然。很多人並不恐婚,也沒有逃婚,而是仍走在尋找另一半的路上。前路是未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強扭的瓜不甜”。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