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以邏輯素養培育創新精神

何向東
2017年09月15日04: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邏輯學研究思維的邏輯形式,為人們正確表達思想、辨析和駁斥謬誤提供了重要工具。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國曾出現過學習邏輯知識的熱潮,但后來漸漸冷卻下來。這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邏輯學自身的原因。近些年,社會上非理性思維現象逐漸增多,在一些重大問題爭論中經常出現概念混亂、判斷失當、論証無理等邏輯錯誤。顯然,這與一些人忽視邏輯知識學習、邏輯素養降低有著很大關聯。例如,有時在報刊上可以看到類似表述:隻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取得好成績,那麼就是沒有努力學習。事實上,導致“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原因可以有多種,並不限於“沒有努力學習”,前后兩個句子不是等值的,不能用“換句話說”來連接。

  邏輯學不僅影響民眾素質,而且能左右科技進步。愛因斯坦說過,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裡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據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在法拉第電磁理論的基礎上,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把數學方法引入這一研究,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這一預言為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實驗所証實。1895年,意大利電氣工程師馬可尼據此發明了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人類由此進入無線電通信時代。科技發現、發明和發展一環扣一環,充分彰顯了理論演繹、邏輯推導的巨大威力。

  講不講邏輯,結果大不一樣。在個人層面,講邏輯就是講道理、守規矩,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在社會層面,講邏輯就是照章辦事,理性聲音上升、非理性聲音受抑,這是社會和諧有序的前提條件。在決策層面,講不講邏輯關系一個團隊乃至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普及邏輯學知識,培養廣大民眾的邏輯素養,既有助於發揮邏輯學的社會功能,又有助於涵養創新精神。

  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高度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由世界500多名教育家列出的16項最重要的教育目標中,“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排在第二位。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與思維能力,尤其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必須重視邏輯學。創新本質上是運用邏輯思維工具對事物進行再認識的過程。如果不懂邏輯常識和學習方法,對別人說的、書裡寫的不加分析地照單全收、機械記憶,那麼,人的大腦就會變成沒有生產能力的雜貨間,發明創造也就無從談起。錢學森在談到培養跨世紀人才時,主張重視培養學生辯証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大批有創新意識的人。他認為,不是學好一門課就像這門課所教的那樣進行工作就是了,因為這門課的知識隔了幾年或幾十年就可能沒有用了。但是,學生通過這門課所學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永遠有用的。因此,不抓邏輯訓練,創新教育就會失去基礎。

  有位科學家曾經說過,連思維都不科學,哪裡還有什麼科學?但直到今天,一些高校的教育教學對嚴謹的形式邏輯還是重視不夠。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不論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缺乏形式邏輯、辯証邏輯的推理訓練。在理工科教學中,雖然這方面已經明顯加強,但還要“嚴”字當頭,進一步強調精細化,杜絕“差不多”“馬馬虎虎”的思想,力求精心、精細、精致﹔啟發大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過深入的實証分析得出精准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是說可以忽視中華文化的整體意識和宏觀思維訓練,而是說要把西方文化嚴謹的邏輯思維和中華文化整體性的哲學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把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結合起來,更好培養大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思辨能力,更好培育突破成例、敢想敢試的創新精神。

  (作者為西南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5日 07 版)

(責編:王政淇、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