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假新聞熱轉,誰之過

高路

2017年09月14日08:07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假新聞熱轉,誰之過

近日,一篇題為《老人撫養孫子14年考上復旦,發現“去世”兒子還活著》的新聞在網上熱傳,后被証實為假新聞。經查,編造者何某,為襄陽某監獄教育科副科長。目前,何某已被單位停職。談及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何某自稱,他寫的是文學作品,沒想到轉成了新聞。

造假者操守全無,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造假者還是一名從事司法工作的獄警。為了那一點點的名和利,杜撰出這麼一個故事,是不是太過急功近利了。作者稱自己寫的是文學作品,當然是一種詭辯,全文打的是記者的旗號,文內的人物有名有姓,有詳細地址,這不是新聞是什麼?

就情節而言,故事編得不可謂不精彩,幾個主角的命運,一波三折,峰回路轉,作為文學作品,讀一讀無妨,可是作為新聞,它的破綻就太多了。首先是情節太過離奇,老人確認兒子離世竟然隻靠一個電話,這也太草率了點。親情關系冷漠至此,不需要質疑一下嗎?而老人得知事情的真相,卻是在孫子的手機裡,發現了一張兒子兒媳孫子的合照。這得是多大一個陰謀啊,不覺得奇怪?其次,新聞來源交待不清,一篇合格的新聞,每一個新聞事實都需要提供消息源,是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要寫出來,是轉述別人的話也要標明出處,而這篇新聞從頭到尾就隻有單方面的述說。作者完全可以找村裡核實一下,找左鄰右舍旁証一下,這些沒有,其實已經值得打個問號了。更重要的是,它對人倫的漠視,兒子為了躲避贍養責任詐死,媳婦丟下年幼的兒子玩失蹤,一家三口分離十幾年,最后又合起伙來騙老人,這些電影中才有的情節,可是在這篇新聞裡卻讓這位老人全碰上了。這種人倫盡失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作者是在編故事,但他顯然還不滿足於編故事,作為文學作品,讀者讀完笑笑也就罷了,但包裝成新聞,它就有了傳播力,就有了成為談資的基礎。事后的熱傳也說明了這一點。造假者喜歡離奇,觀眾是不是也喜歡獵奇,他大膽編,讀者不假思索地信。兩者之間是有關系的。假新聞的熱度是一個人一個人轉發出來的,我相信,有些假新聞是需要等待辟謠新聞的出現的,比如昨天傳某位著名企業家離世消息,觀眾無從得知真假,需要當事人及時發聲,可是對這篇文章,稍微謹慎一點、思慮一下,還是能發現破綻的。

前段時間,也有一篇很像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一度在朋友圈裡刷屏。這篇叫《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去跟別人結婚了》的文章熱烈地回憶了自己與地震中遇難的女友的感情。從文學角度說,這個故事真的非常的感人,一個男人對死去的前女友念念不忘,“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這位老兄更厲害,從萬花叢中過,竟也能片葉不沾身。可是拋開那些華麗的詞藻,這是一個身體老是出軌,可精神永遠忠誠的情場高手。

當造假者被停職,大家感嘆新聞又一次反轉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忽視細節,忽視了實証精神,忽視常識,就會走上不歸路。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