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做事業的“定海神針”

向賢彪
2017年09月14日04: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塞罕壩人創造了生態奇跡,昔日肆虐的沙海被壯美的林海所取代。人們在贊美塞罕壩的時候,盛贊王尚海、劉文仕、張啟恩、王福明等林場第一任黨委班子成員,稱他們是塞罕壩的“定海神針”。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為了塞罕壩的未來,他們舍棄舒適的工作環境,帶著自己的家人,像雕塑般挺立在塞罕壩,寸步不離,堅如磐石。

  “定海神針”貴在“定”。一如黃河上的“中流砥柱”,雖經歷濁浪洶濤的沖刷磨礪,仍巍然屹立於波濤之中,為過往船隻指引方向﹔又如被魯迅稱道的“中國脊梁”,正因為有千千萬萬脊梁的挺立,中華民族才歷盡苦難而不衰,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此定力,就能克服各種困難,經受各種考驗,干出一番事業來。“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以“樵夫”自許、把為黨和人民工作當作最大快樂的廖俊波,都是這樣的“定海神針”。有他們在,困難面前,群眾就有“主心骨”﹔危急關頭,群眾就有“定盤星”﹔干事創業,群眾就有“聚合力”﹔放飛夢想,群眾就有“領頭雁”。他們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塊過”,就能凝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力,形成一馬當前、萬馬奔騰的磅礡局面。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定海神針”的作用,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似乎並不凸顯,而一旦有驚濤駭浪襲來,它越發巍然挺立,展現平波鎮浪的力量。創業之初,塞罕壩人經歷了兩年種樹全死完的嚴重挫折,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而黨委班子成員正是從一棵百年老鬆樹的挺立中看到了希望,堅信塞罕壩種樹能成。隨即他們總結經驗再干,終於摸清了荒漠的脾氣,找到了荒漠植樹的規律,進而種樹不止,一茬接著一茬干,終於在荒原上樹起了一座綠色的豐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的事業總是在不斷解決矛盾、戰勝困難中推進的。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擁有智慧,就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廓清迷霧,見人所未見﹔具有勇氣,就能像戰士那樣一往無前,創人所未創。

  有人說,高擎火炬的人心中必有火炬。被人稱為“定海神針”的人,之所以有大胸懷、大擔當、大作為,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定海神針”。這個“定海神針”就是鐵一般的信念。信念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涵養著人心和事業。“歷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恆﹔傳承下來了,發展就永恆。”將鐵一般的信念傳承於人、植根於心,必然帶來核裂變般的魔力,喚起更多不畏艱險的果敢,書寫更多“換了人間”的傳奇。

  對共產黨員來說,做事業的“定海神針”是榮光,更是責任和擔當。忠誠是她的初心,堅強是她的品質,奮斗是她的本色,奉獻是她的情懷。不負“定海神針”的稱謂,就能在歷史的蕩滌中凸顯其堅,在風雨的洗禮中益彰其華,在執著的奮斗中鍛造其純,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營造出更多的“綠洲”。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14日 04 版)

(責編:王政淇、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