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別讓洋品牌鑽了我們的法律空子

魏英杰

2017年09月11日08:02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別讓洋品牌鑽了我們的法律空子

近來,多個汽車洋品牌紛紛遭遇“召回門”,寶馬、奔馳、路虎、雷克薩斯、大眾均榜上有名。其中,大眾以召回180萬輛缺陷汽車創下召回之最,令人咋舌。

細心看的話,大眾這次大規模召回的背后其實是有故事的,其召回的車型中包括了從2007年到2015年生產的車輛。這意味著,為了等這次召回,部分中國車主已經等待多年。這要是放在國外怎麼可能發生?

洋品牌在召回時玩雙重標准,並不局限於汽車領域,像三星、宜家、麥當勞、強生等品牌都這麼玩過,不少跨國企業因此在中國國內引發強烈質疑。比如三星Note7手機,爆炸事件發生后一度在中國並未召回﹔宜家在北美召回超過3000萬個“奪命抽屜櫃”的同時,對中國的同款產品卻明確表示不召回﹔強生在國外召回數十次產品,也是有意無意遺漏了中國市場……

這些事件自然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涉事企業也往往被有關部門約談。但說實話,等到公眾表示強烈不滿或有關部門約談后才作出回應,其誠意已大打折扣。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洋品牌敢於冒犯中國消費者,不把其正當合法權益放在眼裡?雙重標准就是區別對待,區別對待的背后或多或少有在歧視心理。因此,實行雙重標准的洋品牌往往被國內公眾認為是不重視中國市場、漠視消費者權益。但事實上,上述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都不算少,像三星手機在中國國內就曾多年佔據銷售量第一的寶座,所以漠視中國市場應該不是洋品牌實行雙重標准的主要原因。

認真梳理洋品牌歷次回應可發現,聲稱相關產品符合中國質量標准,往往是其不召回的主要借口。這種說法固然違背了同等對待消費者的原則,但也不能說是強詞奪理。這些洋品牌實際上是利用了中國的質量規范不健全的漏洞,行歧視中國消費者之實。例如宜家在中國不召回“奪命抽屜櫃”,給出的理由就是,其在中國銷售的抽屜櫃符合中國相關國家標准。言下之意,誰讓你們自己的法規不寫明白呢!

再者就是鑽中國的召回制度不完善、懲罰措施不嚴厲的空子。召回制度在中國已經不能算新鮮事物,但在立法層面多年來一直在改進之中,直到去年我國才開始實施《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辦法》,法規的滯后也給了這些洋品牌可趁之機。

此外還要承認,有些事情在目前我們自己還難以做到,所以也很難指望洋品牌能做到。比如麥當勞上個月宣布,將要求全球的肉雞供應商開始逐步停止使用人類抗生素,但中國並未出現在第一批名單中。這引起了很多中國消費者的不滿。但不得不說,以中國在養殖業中的抗生素使用現狀,確實很難做到這一點。這意味著,麥當勞一旦作出類似承諾,很可能在中國採購的每一批肉雞都需要召回。

所以,我們在譴責洋品牌實行雙重標准的同時,也不能不加快法規健全和措施改進,把自己的短板補齊,這樣才能堵住洋品牌的嘴,不給其可趁之機。當然,哪怕中國在一些產品的標准規范上尚不完善,也不該是洋品牌耍弄雙重標准的理由。還是那句話,標准或有高低,生命卻無貴賤不同。無論從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還是從法律的根本精神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講,實行雙重標准都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