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省思“腳都沒時間沾泥”

2017年08月30日0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有位中部某省領導到貧困地區調研,看到各類登記表、記錄表甚多,各種展板、作戰圖滿牆挂,臉一沉:不把時間用在辦實事上,搞這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干什麼?類似這種不重實績、擺花架子的現象,在基層一些地方還較多地存在著。

細化工作目標、做好流程管理,往往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追求宣傳展示,就容易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擠佔大量時間與精力,以致忙而無功。有位駐村第一書記感慨,全村130戶貧困戶,僅一式四份的信息統計表一項,他就要逐一簽字多遍,而且類似的表格今天填了明天又填。當時間都花在了開會、填表、寫材料等方面,那些本該出現在田間地頭的扶貧干部,自然消失在了群眾的視野中。

不只是扶貧,現在一到基層大家都喊忙。忙什麼?很多時候都在填表、寫材料、開會。有時,上級的政策初衷是好的,可一到基層就變了味。尤其是每逢檢查考核,很容易出現偏重形式、簡單粗放等問題,以致基層干部疲於應付,忙得“腳都沒時間沾泥”。在有的地方,一邊是公務員抱怨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另一邊民眾卻認為他們“一張報紙一杯茶,悠悠閑閑等下班”。為什麼感受如此不一致?因為一些干部看重的是程式上的完成、材料上的工整好看、上級驗收的滿意,而老百姓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一些基層干部主觀上認為材料寫好了、上面驗收了,工作就算做好了﹔一些地方上級部門的少數領導,則以為隻要程序性的東西到位了,老百姓就會有獲得感。類似以方案、材料替代進程、結果的情況,不僅不利於在工作上取得實效,反而會形成掣肘。歷史上,紙上談兵的趙括自認為抱著幾卷兵書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可現實與理論並不是一回事。事實証明,即便政策設計良好、制度措施周全,如果不留足挽起袖子干事的時間,就無異於“把時間用在了刀柄上”。對基層干部來說,強化宗旨意識、明確結果導向,立足基層施展才干、求取實效,至為關鍵。

焦裕祿在蘭考僅僅工作了475天,不過一年多的時間,但475天卻成為“永遠”。因為他這475天光陰無虛度,他找准“治理風沙”這個工作的著力點,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帶領干部群眾鎖風沙、戰旱澇、興水利、謀民福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對於一些“看起來很忙”的人而言,一年一年一晃而過,如微風吹起波瀾轉瞬即逝,什麼也沒能留下。可對那些把時間用在刀刃上的干部來說,集聚有限的時間資源,把精力用在推動改革發展、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上,事業有進展、百姓有獲得感,分分秒秒時間都富有質量,自己的生命也才具有品質、深刻雋永。

哲人說,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時光如水,堪稱最可寶貴的稀缺資源。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填表、趕材料中,是一種令人痛心的浪費,是對百姓、對事業的耽誤,也是對自己生命的虛度。多打量打量自己的“忙”,把時間用在刀刃上,腳踏實地干實事,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才能更深刻地感知時間的意義。

(責編:王政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