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三筆賬”算出百姓幸福感

鄭良平

2017年08月25日15:0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5年任務,兩年完成。”灤平2016年啟動5805人易地搬遷,建成9個集中安置小區﹔2017年啟動12909人集中搬遷﹔明年8月搬遷群眾將全部入住,安置搬遷戶5208戶18714人。變化中的灤平人頭富了、村頭美了、心頭樂了。(8月25 人民日報)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貧搬遷就成了改善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然而在實際的扶貧搬遷過程中卻阻力重重,有的地方,政府發了力,群眾卻不買賬,出現了“出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灤平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通過和群眾算透對比賬、算清工期賬、算細資金賬,得到了群眾的支持,跑出了“加速度”,創造了“新經驗”,搬出了“幸福感”,值得我們學習與點贊。

算透“對比帳”。許多群眾都存在這樣一個觀念,就是以前在家可以種地,男人們閑時出去打工,忙時回家收秋務農,女人們在家養些雞、羊、豬、牛等等,一年下來,雖然不富裕,但幾乎沒有支出。當搬到樓房上以后,沒有了以上收入,反而還有一些生活支出,水、電、煤氣、物業、暖氣費等等。做為一個農民,收入沒有增加,支出反而增大,這讓群眾很不滿。因此,要想讓群眾買賬,就必須算透“對比帳”,要讓群眾感受到搬遷后居住條件的改變,還要讓群眾知道,搬遷后不能種地,但是會引進一些企業,發展旅游等等,收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

算清“工期賬”。許多群眾不願意搬遷就是因為有些搬遷項目,在把群眾原來的房屋拆遷后,久久不能建起安置房,導致這個過渡期群眾很難熬。因此,要想群眾買賬就必須算清工期帳,往哪裡搬、建什麼房、誰來建,都由群眾說了算,讓群眾“全員參與”,監督施工單位。

算細“資金帳”。一些扶貧搬遷項目的搬遷條件群眾無法接受,而對問題土地流轉及賠償問題模棱兩可或避而不談,甚至還存在一些強拆現象,加深了與群眾之間的矛盾。因此,要想群眾買賬就必須算細資金賬,給群眾們解釋清楚土地流轉等補償問題,算好住新房需要付的資金,以及會增加多少收入等等,讓老百姓心裡有數。

易地扶貧搬遷要干就要干得讓群眾滿意。算好“三筆賬”看似一個很小的創意,卻為扶貧搬遷落地落實貢獻了大力量。這個思路、這條路子極富借鑒和啟示意義,像此種增加百姓“幸福感”的扶貧路子不妨再多一點。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