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守望共同的生態家園

陳  凌
2017年08月24日04: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青海可可西裡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不遠處的一座瞭望塔下,有一片天然的石頭灘。上百塊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石頭上面,寫滿了志願者和游客的留言,“永遠做藏羚羊的保護神”“可可西裡:神秘的地方,可愛的家鄉”……歷經風雨沖刷的“碑文”,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共同心願:守護好人類“最后一片淨土”。

  這樣的共識,來之不易。時針撥回到20世紀后期,一種名為“沙圖什”的藏羚羊絨披肩在西方走俏。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即便是“生命禁區”,也難以阻攔盜獵者的貪婪。他們把槍口對准無辜的“高原精靈”,刺耳的槍聲打破了高原的寧靜,觸目的鮮血染紅了聖潔的雪山。倒伏在卓乃湖畔血肉模糊的藏羚羊身影,刻寫著“千湖之地”的累累傷痕。

  “藏羚羊數量銳減”“最少時不足兩萬隻”“瀕臨滅絕邊緣”……昆侖無言,雪山默默,但疼痛卻總在提醒人們別忘記這段歷史。以至於多年以后,一位作家這樣記錄道,有個攝影師在可可西裡看到一隻來打招呼的小藏羚羊,便喂它水喝。突然,旁邊的藏羚羊保護隊隊長凶狠地把小藏羚羊趕跑了。攝影師生氣地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你這樣會讓它們以為人類是善良的。寧願讓它們從此討厭人類,也不願哪天被盜獵者偷襲殺害,如此冷肅的回答,道盡了盜獵行為給當地帶來的痛楚。

  任何一個地方生態的破壞,威脅的終將是人類自身的生存。更何況,相比於平原,高原的生態更加脆弱,一旦破壞,恢復將是難上加難。一位環保工程師便曾指出,在可可西裡,“用鐵鍬隨意挖去一塊草皮,要想自然地恢復過來,得等300年。”正是覺察到了這一點,20多年前,時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的索南達杰在深入了解可可西裡以后,他提包裡的書,從《工業礦產手冊》變成了《瀕危動物名錄》。促使他走上環保之路,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並不僅僅是對野生動物的朴素感情,更是守護家園的職責和使命。

  保護生態、守望家園,成為可可西裡守護者的沉甸甸責任。正是因為內心的這份責任,哪怕缺水缺油、沒有信號,哪怕要面對冰天雪地、狂風怒吼、流沙肆虐,每年在荒野奔走上萬公裡,巡山隊員依然始終堅守在與盜獵者斗爭的一線﹔也正是因為對可可西裡愛得深沉,一批又一批的志願者來到高原,他們踏水而行、碾過風霜,默默付出、守護淨土。他們的努力,就像一座座路標,引導著后來的人守望共同的生態家園。

  一個多月前,可可西裡“申遺”成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估報告中評價說,這裡保存著完整的藏羚羊在三江源和可可西裡間的遷徙路線,藏羚羊可以不受干擾地遷徙。某種意義上,成功“申遺”,不僅意味著可可西裡“高原野生動物基因庫”的自然特質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更意味著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拯救藏羚羊、保護自然環境的人文精神贏得了認同、引發了共鳴。

  漢學家史景遷曾指出,“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條件之一就是既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又能夠持續保有這種吸引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美麗中國如磁石一樣,始終保有吸引力,這是索南達杰們的心願,也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的責任。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4日 04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