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讓認真成為一種習慣

馬祖雲
2017年08月22日04: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930年中原大戰中,馮玉祥部下的一名參謀未經核實,誤將電令會師之地沁陽寫成泌陽,導致貽誤戰機而落敗。此戰被后人戲稱為“敗在一撇上”。

  多寫“一撇”,是戰敗的表象﹔缺失“認真”,方為失利的實質。何謂認真?它是一種專注、一種投入、一種堅韌,乃為可貴的精神品質,彰顯對職守的忠誠、做事的嚴謹、追求的執著。播種認真,收獲品格﹔播種品格,收獲信念﹔播種信念,收獲輝煌。正如一諺語所示:“認真是成功的秘訣,粗心是失敗的伴侶。”

  認真之要,在對“毫厘”的極致嚴格上。事物的質變,往往緣於毫厘的差別和缺失,一絲一毫牽動全盤,認真與否關乎成敗。非凡,每每孕育於絲毫的較真之中,無論做好一項工作,還是成就一番大業,皆要有精細、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個世紀60年代,鄧稼先在領軍對我國首顆原子彈設計進行理論計算時,發現一關鍵資料與蘇聯專家提供的技術指標有細微之別。於是,這些科研精英們,操作著那時的手搖計算器,耗費了數百公斤資料紙,最終以確無“毫厘”之差的嚴謹結論,証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蘇方提及的沖擊波波峰值,萬無一失地完成了我國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正是這種極其認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兩彈一星”、當今的“蛟龍”“天河”等科技明星。

  認真之貴,在對事業的“至拙”專注上。“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認真,彰顯的是笨功夫、長功夫、真功夫,乃為至拙的內在修煉。有了這種修煉,滴水可穿石,鐵棒可磨針,鐵樹可開花。馬克思潛心研究40年,終成科學巨著《資本論》﹔李時珍耗費心血二十七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終成醫藥經典《本草綱目》﹔錢穆傾盡一生心力,砥礪“雖居鄉僻,未嘗敢一日廢學”的拙功,終成1700萬言的國學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業的事實可鑒:做事、治學、成大器的真諦在於,“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認真之難,在對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過程是堅守認真的寂寞遠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其間不會躁動、不曾走神,也永遠不忘初心、不言放棄。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跡層出不窮、多少名流人物閃爍更迭,但那顆名為“旅行者一號”的空間探測器,依然飛馳在太陽系外的軌道上。漫漫40年,這個航天科研團隊的成員,從青春到暮年,一直在關注著那麼遙遠的距離、那麼浩渺的太空、那麼難測的結果。沉潛事業的認真,多麼需要遠離紅塵熙攘、擯棄功利躁動、抵御炫眼誘惑。否則,何以到達“詩與遠方”?

  然而,一舉成名、一鳴驚人的“速成”心態,使一些人變得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殊不知,一旦履職分心、做事粗心,厄運便不遠了。君不見,一塊脫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監控發射者的關注,導致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悲慘失事﹔一個粗心的農林工未滅煙蒂,引起一場森林大火……因失於一物之細,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於一事之微,而導致一場悲劇,這是警世教訓。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創業得認真之“道”,必能事舉功成。

  (歡迎投稿,信箱:rmrbltan@163.com)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2日 04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