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論:讓社區更有溫度

吳曉林
2017年07月25日04: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推動社會組織和居民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是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方向

  

  大國治理的根基在基層,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環節。不久前,中央發布《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努力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的要求。這一要求,為建設更有溫情和溫度的城鄉社區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社區治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很多地方推出了一些有積極意義的改革。但是,一些社區仍然難以脫離“社區工作行政化”的困境。筆者對不同城市的調研表明,承擔行政事務佔據所有工作80%以上的居委會不在少數。一些社區建設表面上熱熱鬧鬧,卻並未很好地體現居民的意願。筆者近期對1417名居民的問卷調查表明,高達72.34%的人僅僅將社區視為居住的場所或生活的空間,缺乏良好的社區互動體驗。如何扭轉社區治理中基層政府與居委會唱“二人轉”的局面,更多地引導居民有序參與社區治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做好社區工作,關鍵在於讓基層民眾有獲得感,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一旦離開了有效的參與,社區建設就會缺乏溫度、失去活力。此次《意見》中提出的“幸福家園”,正是社區治理的目標所在,內含了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多個要素,更重要地突出了“共建共享”這一治理現代化的本質屬性。《意見》還特別要求制定基層政府在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依法厘清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權責邊界”﹔大力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這對形成政府與民眾的良性互動做出了雙重保障。

  推動社會組織和居民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是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方向。近年來,一些地方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廣州在每個街道設立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向社會組織購買養老服務、青少年服務、義工服務和家庭服務等,有效發揮了社會工作者的作用﹔長沙市開福區形成以社會工作促進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方法﹔寧波海曙區在社區減負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並且大力扶持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等等。這些探索的共同點在於,既發揮了黨組織的領導作用,體現出黨在社區治理中機動靈活的優勢,又發揮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社區治理轉型,關鍵要找准中國社區治理改革的時空坐標。既不能像西方那樣由業主組成“私人政府”,也不能讓政府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要在堅持黨領導下進行社會賦能,推動社區工作行政化向行政工作社區化轉變。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打破自上而下代理民眾需求的行政邏輯,積極推動社區減負,在此基礎上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精准瞄准居民需求、提升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城鄉社會治理是一項集眾智、合眾力的工作,需要更多居民和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優化社區資源配置。通過暢通渠道,更好表達居民需求,實現政府與居民之間更為暢通的互動,讓鄰裡不再陌生,社區更有溫度。

  (作者為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學基地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5日 05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