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隱形資助體現大學人文關懷

朱昌俊

2017年07月21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隱形資助體現大學人文關懷

  有哪些“還有這種操作?”的故事?近日,知乎這個問題下的一個回答火了。一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生稱,學校會監測每個學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費情況,“如果每個月的消費低於200元,就會自動給你打生活補助”。中科大學工部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方法的學名叫“隱形資助”,是中科大於2004年在全國高校中首創的,目的在於讓貧困生更加有尊嚴地接受資助。

  在招生季曝出這樣的暖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是高校有意為之的一種軟性招生推介。可實際上,這並非什麼臨時起意的“秀”,從2004年到現在,中科大已“隱形資助”貧困生4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達600萬元。近年來,有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經”。

  如何精准確定貧困生的真實狀況,確實是個技術活。也因此,一些高校在此事上可謂煞費苦心。如讓學生當眾演講,自陳貧困,或拿是否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等標准來作硬性衡量,一些學校甚至還專為貧困生劃定了消費水平線,一旦超過,就廢除獲得資助的資格。這些做法既難以保障貧困生認定的公平與效率,也令資助變了味。相對來說,中科大的“隱形資助”模式堪稱一股清流,既保障了公平與效率,也還原了貧困生資助應有的人文關懷內涵。

  該模式並非一開始就是完美的。比如有的女生因節食瘦身消費較低,或部分同學在校外吃飯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卡通數據庫自動生成的數據與真實情況不符。但校方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通過改進數據統計方法,利用網絡對新生心理和家庭狀況進行詳細調查,並綜合各院系平時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建立了每學期更新的貧困生數據庫,以真正確保貧困生認定的精准。要知道,在十幾年前,數據挖掘的技術並不成熟,校方之所以能這麼做,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真正把資助對象的尊嚴放在了心上,並願意為之付出更多努力。如今,無論是技術還是相關理念都已經成熟,那些還在以難以甄別貧困生為借口,要求學生自証貧困,以公開投票選出貧困生的粗暴做法,顯然說不過去。

  目前,不少高校紛紛到中科大“取經”,這是好事。但更應該看到“隱形資助”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取向,已經超越了資助行為本身,更應該被學習和放大。比如,真正把學生的尊嚴當回事,並認為它值得用更多的投入去爭取和維護﹔十幾年的默默堅持所展現出的專注、低調,不張揚、不表功。這樣的品質、堅守難能可貴,大學需要,整個社會也需要。

  談大學精神,我們習慣了言必稱大師,或流俗於一些宏大的理念。但中科大的“隱形資助”再次說明,真正的大學精神恰恰是潤物無聲的,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方式蘊藏在學校的治理和對待學生的態度中。它可能顯得不那麼具有光環,卻能夠支撐起學生對一所大學的好感與想象。就此而言,充分關照學生尊嚴的“隱形資助”,不僅是一種資助方式的示范,而且是一種價值觀的引領。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