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電訊:“灰犀牛”這個詞從哪裡來?  

杜靜

2017年07月20日08:1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灰犀牛”這個詞從哪裡來? 新華社記者杜靜

這兩天,“灰犀牛”這個詞火了。比如,《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刊發題為“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評論員文章中寫道:“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今年3月,新華社就關注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在一篇題為“透視‘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提出,“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更值得關注。
  那麼“灰犀牛”一詞從何而來?多年前,一本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這個詞,如今也是一本書讓大家認識了“灰犀牛”。
  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類似“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可以說,“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上演。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新華社記者在文章中列舉了“灰犀牛”的例子,比如觸發本輪全球化逆潮和民粹主義崛起的深層次問題——不平等問題。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復蘇持續疲軟,中產和貧民階層生活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最終成為觸發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誘因之一。
  當下,中國經濟金融領域也存在“灰犀牛”。中國領導層正是認識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及其危險性,將防風險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日前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而這無疑是應對金融領域“灰犀牛”的正確姿態。
  應對經濟金融領域的“灰犀牛”,中國有思路,更有行動。一方面,中國經濟苦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從各項經濟指標看,經濟結構、企業效益不斷改善,人民獲得感和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
  渥克在書中提出,應對“灰犀牛”風險,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從美國次貸危機到歐洲債務危機,可以說,每一次危機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灰犀牛”風險。次貸危機中,美國房地產泡沫、信貸過度膨脹等跡象早已顯現﹔歐債危機中,歐洲多國債台高筑、財赤超標問題也遠非一日之寒。在這些危機中,“灰犀牛”風險被忽視,得不到妥善應對,最終釀成危機。
  從全球視角看,當前全球化、氣候變化、難民等全球性問題正面臨巨大的“灰犀牛”風險。應對這些風險,各國唯有同舟共濟,攜手前行。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