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646分上“三本” 不能讓高考錄取改革背鍋

楊三喜

2017年07月19日0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646分上“三本” 不能讓高考錄取改革背鍋

合並錄取批次,讓不同的高校平等競爭,勢必會加劇高校之間的競爭,倒逼高校體現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

近日,浙江高考普通類平行第一段專業分數揭曉,結果頗讓人意外,五六所原來在第三批次錄取的獨立學院最低投檔分數線殺入了100強。同濟大學浙江學院646分的最低投檔線,甚至超過了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的最低投檔線。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637分),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614分),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631分),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609分)等,也都遠超過原來一些一本院校的最低投檔線。

這幾所高校,是高校與社會合辦的獨立學院,說白了就是我們以往所稱的“三本”。之所以出現“三本”碾軋名校的情況,是因為浙江今年志願填報將從以前的分批次錄取,改為“不分批次,專業平行投檔”。原來位於第三批次錄取的獨立學院,有機會和原來的一本高校一起競爭。不過,這幾所高校的最低投檔線高得超乎尋常,並不代表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以及受歡迎程度突飛猛進,有可能是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誤把獨立學院當成了他們的母體。

其實,不僅是浙江啟動了高考志願填報改革,合並了錄取批次。2017年,已有20多個省(區市)合並了二三本,上海、海南、山東等省市的改革更是走在前頭,把一二本也合並了。

分批次錄取違背了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卻在過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之所以會形成分批次錄取結構,一方面是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之后,人工錄取受技術限制,過多高校擠在一起,工作難度太大,另一方面則是在集中辦好一批重點高校的觀念主導下,為了優先保障重點院校的生源質量。

計劃時代高校放在哪個批次,是由行政部門決定的。久而久之,這種錄取方式的弊端也開始顯現。批次實際上成為層次,被賦予了對高校進行分層評價的功能,甚至被異化為“高校優劣等級”的重要指標。高校被三六九等化,民辦高校和獨立院校被放在了第三批次錄取,不管辦學水平如何,都隻能錄取低分的考生。“三本”高校畢業生在工作、升學上受到不同程度歧視。同時,這種分批次錄取的方式,還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辦學積極性。對於基礎教育而言,則刺激了高中炒作“一本上線率”“二本上線率”,增強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功利化傾向。

正因為看到了分批次錄取的弊端,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並從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之后,各省市合並二三本錄取批次的改革速度加快,到今年隻有6個省區市仍然保留“三本”。“三本”這個概念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只是時間問題,而且,今后徹底不分批次錄取,也將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

646分的考生,去讀“三本”院校是不是挺委屈?也許是。但是否應該因為這樣的烏龍,就否定合並本科錄取批次改革?答案顯然不是。合並錄取批次,讓不同的高校平等競爭,勢必會加劇高校之間的競爭,倒逼高校體現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而考生也得以更加從容地以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志向為依據選擇高校和專業,不必糾結這是一本、二本還是三本。

什麼學校應該錄取什麼樣的學生,是不是獨立學院就沒有資格錄取高分考生,高分學生是不是就隻有讀了北大清華才會有好的前途,無法一概而論,關鍵還要看是否適合自己。

當然,合並批次錄取之后,考生的選擇空間更大了,志願填報難度和風險有所增加。而這是處於改革進程中的考生必須適應的變化。

如果646分隻能讀“三本”是個“低級錯誤”,而且有不少人犯了這種錯,就有必要反思,在啟動高考志願填報方式改革的同時,有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給考生以充分的輔導,消除信息不對稱,幫助他們在上千所高校中進行有效甄別,以增加志願填報的科學性。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既是為了維護考生的權益,減少志願填報風險,也是為了減少改革可能面臨的阻力,更好地推進高考改革。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