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殘疾學子攜母上清華,未來仍需鋪路

蔣萌

2017年06月29日15: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殘疾學子攜母上清華,未來仍需鋪路

背景:甘肅定西、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的殘疾考生魏祥,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離不開媽媽的照顧,向清華大學發出請求,希望清華能幫他們母子倆解決一間“陋宿”。清華大學招生辦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贏得網民一致點贊。

廣州日報發表練洪洋的觀點:教育部、中國殘聯於今年4月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規定明確,教育考試機構應在保証考試安全和考場秩序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便利條件。考試入學只是第一關,進入高校之后,殘疾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更少不了高校以及同學的關愛。像川大,2015年招收了一位來自攀枝花市的無臂考生彭超,學校專門對彭超的鋪位、書桌進行改造,將床改到了下面一層、桌面被放矮了一截(考慮到他用腳寫字)。學校還為他定制了3套課桌,分別放在彭超需要上課的三個教學樓教室內。考試、入學、受教育只是殘疾人的一項權利,要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大的空間,還要從更多的保障領域著力,譬如就業。理順殘疾人就業機制,讓他們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對他們的保障與發展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就業作出明確規定,但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殘疾人權益保障,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方付出更多努力。

小蔣隨想:殘疾人沒奢望獲得“超國民待遇”,只是希望社會做一些“與殘疾人方便,與健全人也沒有不方便”的事情。清華大學的這封信以及類似的大學招收殘疾考生的故事,能在社會上與網民中引發感動與點贊,說明以前我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好,而人性中是具有良善溫度的,人們樂見如今的情況改善與一些高校對殘疾學生的人性化安排。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社會發展與人文進步的一個縮影。但人們的心中也有疑問:這樣的事情成為新聞,是否說明殘疾學生進入正常求學軌道仍不普遍?有關方面在此問題上是不是還應進一步發力?另一方面,掌握知識、獲得學歷是為進入社會做准備,今后用人單位能不能對殘疾求職者敞開大門也值得關注。殘疾畢業生求職碰壁的新聞不時出現,一些單位寧可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不願意聘用殘疾人,其中難免蘊含“怕麻煩”思維。殘疾學生進入大學深造,邁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他們的未來之路仍不平坦,還需社會“鋪路”。由此,才能讓殘疾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

地方宣傳標語為何總“惹是生非”?

背景:近日,有網友反映,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一處戶外宣傳犯了低級錯誤,落款為神木縣委宣傳部、神木縣文明辦的文明標語上,第一句話竟然是“愛國愛家,愛我長沙”。

湖南紅網發表何浩民的觀點:各種“烏龍標語”時常被媒體曝光,在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時,也讓當地政府顏面掃地。表面上看,它是由於工作人員一時疏忽造成的“小失誤”,實際上卻折射出地方政府對待宣傳工作的態度,反映出作風漂浮、工作散漫,存在形式主義和懶政思維等現象。其危害不僅在於帶來工作上的失誤,還在於它的“異化”,將讓一切工作變味走樣,讓實事變虛、好事辦砸,一旦長期滋生、任其發展,危害不言而喻。對於出現的“烏龍標語”,相關部門不可一撤了之,必須切實吸取教訓,充分認識到懶政思維帶來的危害,從思想上加固防線,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優化管理方式、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真正以“實打實”的態度帶領群眾參與文明創建。

小蔣隨想:許多地方的宣傳標語令人無語,要麼一本正經地讓人看得昏昏欲睡——缺乏創意,大同小異﹔要麼讓人感覺異常“彪悍”——高壓嚴打、法制而非法治思維仍然頑固﹔更有甚者,“雷人”標語讓人大跌眼鏡——2012年,貴州畢節5名少年因寒冷取暖,被發現悶死在垃圾箱內,隨后當地一個鎮的垃圾箱上居然噴上“嚴禁入垃圾箱,違者責任自負”,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還推出過“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廣告語······某些宣傳標語反而起到了反向宣傳的效果,暴露出的是官僚思維、形式主義、管理缺位與越界同時存在等深層問題。面對社會爭議,一些地方迅速撤掉“惹禍”標語,但能否改變不良的工作作風,解決行政存在的問題,仍要打問號。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劉琨(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