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來論:考試先行彰顯溫情

2017年06月07日04: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考試先行彰顯溫情

  北京海澱  王  帥

  一年一度的高考拉開帷幕。此前,一些省份教育考試院發布“忘帶准考証可以先考試后補証”等高考應急指南。另外,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表示,對涉考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先考試后處理”的原則取証后先予放行,事后妥善處理。人性化的舉措,讓家長、考生感受到了人文關懷。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保障社會良性運行的基石,需要每個人予以遵守。但在高考這個特殊的時點,學生緊張,家長焦慮,難免出現學生忘帶准考証、送考車輛為趕時間而意外違章等突發情況。如果一味強調制度、法律的剛性執行,失了人情味不說,也容易耽誤時間,讓考生留下人生遺憾。先考試后處理,把考生利益放在首位,無疑彰顯了制度溫度。

  當然,“后處理”並非“不處理”。就拿“先考試后補証”來說,不少省份就規定,監考員先要核對考生信息,相貌相符才能參加考試,而且還要報告主考﹔同時,主考會通知帶隊老師,在下場考試前,將准考証送考點考務辦公室查驗。細致的程序,也堵住了替考的漏洞。可以說,柔性執行,既考慮了現實的靈活性,也堅持了制度的原則性,值得點贊和借鑒。

  

  大學之大不在校園

  貴州貴陽  汪志球

  最近,某地一位省領導在聽取建設一流大學匯報時說,“我們的校園是一流的,但是,大學離一流還有差距。”的確,一流大學不應只是環境美、校園大,“學”更關鍵。

  現實中,好“大”是不少地方推進大學建設的傾向。在這種背景下,有的高校往往更看重“顯績”,大興土木、大建高樓,在短時間內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同時,對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師資隊伍等卻缺乏規劃、支持不足,軟實力成為短板。有了“一流”的校園,卻沒有“一流”的教學、科研,顯然有礙於學校的長遠發展。

  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流大學應當有美麗的校園,但更關鍵的還是在於濃郁的學習氛圍、厚重的學術沉澱、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大學之大,隻有大在教育、大在知識、大在學習,才能名副其實。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07日 05 版)

(責編:馮粒、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