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打擊信息犯罪要著眼於全鏈條

徐建輝

2017年05月26日09:00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打擊信息犯罪要著眼於全鏈條

  警方的重拳嚴打和深挖細查固然重要,可是相關行業、部門的協同配合,乃至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更是不可或缺

  近日,中央電視台以記者調查方式報道了“網上‘黑市’個人信息隨意買賣,查身份信息隻需提供手機號”等網上販賣個人信息情況。公安部成立“2·17”專案組,全力開展案件偵辦工作。經縝密偵查,查清了涉案信息泄露源頭,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26名,成功破獲該案(5月24日《人民公安報》)。

  當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多發、高發,相關犯罪活動十分猖獗。在社會各方的關注推動,特別是公安機關的高壓嚴打之下,近來一系列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的大案要案接連告破,一大批犯罪嫌疑人紛紛落網。可是此類犯罪依然層出不窮,其規模、手段與危害一次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而且許多案件中,危害已經形成、后果已經鑄就。

  可以看到,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已經被層層轉賣、擴散,不僅破壞了信息安全,給眾多當事人留下了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和風險,也滋生出了電信網絡詐騙、盜刷銀行卡、非法討債等下游違法犯罪,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這說明,當前的信息安全防線仍不夠嚴密,打防制度仍不夠完善,各種漏洞和薄弱環節依然存在,因此打擊治理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

  一方面,當前已全面覆蓋的信息網絡給犯罪分子非法竊取公民信息資料,提供了不少便利、平台、通道。另一方面,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也讓公民個人信息變得更“值錢”、更有“市場”,進而形成了一條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正是在巨大利益的驅動和虛擬空間的掩護下,犯罪分子常常隱身於虛擬空間之后悄悄伸出黑手。網上網下沆瀣一氣,內鬼、掮客和各路買家相互勾連,“組團”實施復合型、鏈條化和跨區域、跨行業的“跨界式”違法犯罪,作案對象也是看不見的信息數據。所以,對他們的追蹤打擊和深度治理決非易事。

  例如在本案中,警方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多達26人,各自承擔不同角色和分工,上家、下家之間都是在網上以網名進行聯系﹔涉案地涵蓋河北、天津等天南海北的8個省市﹔信息泄露的源頭有網約車平台,也有通信運營商﹔非法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內鬼盜賣,也有網絡誘騙﹔所販賣的信息事項更包括滴滴打車記錄、淘寶收貨地址、手機通信話單以及手機即時定位等多種多樣的隱私信息。可見,要將這樣一個盤根錯節的犯罪黑鏈連根拔起、把這個魚龍混雜的信息黑市連鍋端掉,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說到底,信息安全防護是一項社會任務,打擊治理侵犯公民信息安全違法犯罪則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警方的重拳嚴打和深挖細查固然重要,可是相關行業、部門的協同配合,乃至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更是不可或缺。不能將所有責任全部推給警方,僅靠他們從浩如煙海的網絡空間裡“大海撈針”,努力搜尋蛛絲馬跡。也不能等到曝光、發案之后再進行事后打擊,盡管十分必要,卻難免被動滯后,而且可能現實危害已經生成。

  因此,必須著眼於此類犯罪的全鏈條,堅持社會聯動、多管齊下,建立多元一體化的綜合治理機制,夯實各個節點的主體責任。舞“合成劍”、打“組合拳”,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