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誰來阻止“打孩子”

王遠山

2017年05月26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誰來阻止“打孩子”

兒童節將至,關於“打孩子”的消息卻不絕於耳。

5月13日上午,家住河北唐山豐南區鐵匠庄的陶華麗,疑似精神突發異常,持鐵棒毆打家中的一子一女,導致兩人重傷。

5月9日,單親母親黃瀟瀟在杭州蕭山勞務市場找工作受挫后,把吐食物的女兒推倒在地,任由孩子哭泣,受到圍觀群眾指責后,她推開人群,一腳踩向女兒……

打人者都是生母,挨打者都是幼童,如此情景,令人心酸。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舊訓還沒徹底拋棄,“打孩子”又出現了新情況。過去,打孩子的大多是恨鐵不成鋼的父親。比如《紅樓夢》裡賈政把寶玉綁在凳子上暴打一頓,家人無不覺得教訓得對。而母親基本充當緩沖帶和孩子保護者的角色,動手打孩子的鮮有耳聞。但從最近一些虐打孩子的新聞看,母親也開始加入“打孩子”行列。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在古代,母親主要承擔撫養責任,教育責任主要落在父親身上,所以有“養不教,父之過”。但在現代社會,父母雙親普遍都在工作,對外共同承擔著事業發展和養家糊口的壓力,而對內撫養孩子的重擔,連同教育孩子的責任,依然更多地落在母親身上。現代母親身上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尤其是二孩政策實施之后,一些母親撫育孩子的擔子更重了。加之分擔家庭經濟壓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母親常常感到孤軍奮戰甚至不堪重負,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社會日益核心家庭化、離婚率上升、單親媽媽帶孩子增多等現代社會的種種新問題,直接或間接地與母親“虐打孩子”相關。比如黃瀟瀟就是年輕的單親媽媽,雖然深愛孩子,但也被極度困窘逼得情緒失控,出現當街腳踩孩子的一幕。這辛酸的一幕,更是對社會的警醒。

“打”的教育雖有傳統,但即使在古代,“虐打孩子”也有違人倫,於理不容。中國古人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即便是父母也沒有權力毀傷孩子的身體。孔子有“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說法,他認為,對“虐打”說“不”也是為了免於陷父母於不義。

問題在於,當孩子還不能自己逃走以規避危險的時候,誰來阻止雙親“虐打孩子”?

一是家庭成員。事實証明,如果家有一老,對幼童的安全是有保護力的。陶華麗若不是和母親同住在一個院子裡,后果更不堪設想。所以,無論是二孩政策放開后更離不開老人,還是老齡化加劇了老人需要照顧的程度,兼有老中青少的非核心家庭事實上更具有穩定性,也更有家的感覺。二是社區朋友圈。現代城市失去了鄉村鄰裡的基礎,但是重構社區生態,促進居民交流與社區和諧,依然可以對核心家庭的某些不足進行彌補或糾偏。在這方面,居委會和社區自治組織需要發揮小環境應有的生態修復作用。三是法律的制約與社會的宣傳、救助。對於“虐打兒童”事件,要依法堅決處理,該教育的進行教育,該取消撫養權的,要有足夠的底氣“接過來”。對於黃瀟瀟這樣的困難家庭,相關機構要事先給予關心和溫暖。

對待兒童的態度體現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中國不可能回到過去聚族而居,合全族之力進行子弟族眾教育的時代。但在可行的條件下,盡可能借助家族親情的余力,從根本上依靠社會自治力量的進步和國家相關民生制度的完善,依靠社會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質提升,“虐打孩子”一定可以得到遏制乃至消除。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