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奢華"運動會游離了教育的本真

張世光

2017年05月26日08:39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奢華"運動會游離了教育的本真

  教育當然需要錢,但錢更多地該用在改善教學硬件條件、聘請更好的師資等方面,如果過多用在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上,恐怕不是正確的價值導向。

  前兩天,某高校校慶,校友向母校捐了11億元,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堪培拉電訊塔、國內諸多知名建筑點燃校慶燈光的消息不斷登上新聞頭條。無獨有偶,這兩天,哈爾濱一所小學運動會的盛況在不少家長手機裡刷屏——盛大禮炮已不在驚喜之列,乖巧的羊駝、高大的駿馬、豪氣的卡丁車方隊都讓這個運動會顯得“與眾不同”。

  如果說大學百余年校慶隆重些尚且說得過去,那麼一個小學的運動會至於這麼大手筆嗎?開運動會的目的是什麼?激發孩子的運動熱情,強健體魄﹔培養團結意識,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如果需要些花環、紙扇等道具,還能培養動手能力……羊駝、駿馬、卡丁車方陣出現在運動會上,除了展示學校實力,對學生們有什麼實際意義嗎?純粹增長見識?時下一些學校的活動,不少都被排場、氣勢搶盡風頭,這對以育人為本的學校來說,恐怕難稱光彩。

  “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當然需要錢,但錢更多地該用在改善教學硬件條件、聘請更好的師資等方面,如果過多用在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上,恐怕不是正確的價值導向。進一步說,教育的富有,更多地應該是“心富”,是讓孩子們的內心充實而強大。

  時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就要學習錢幣計算,教師也被要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但幫孩子樹立理財觀甚至人生觀,除了幾堂有形的“圓角分”換算課,還需要包括老師、家長在內所有施教者的潤物無聲、身正為范。

  當一部分孩子的家長因給學校運動會貢獻頗多而被表揚,其他家長和學生會作何感想?當因捐贈高額資金而成為校慶座上賓,那些沒捐款但同樣貢獻於社會發展的校友又當何處為家?土豪般的教育活動,給受教者帶來怎樣的影響,給兄弟院校帶來什麼觸動,又為教育界人士作了怎樣的形象塑造?

  前幾天,我也陪孩子參加了一個幼兒園級別的運動會,雖然“拼爹”,但拼的是誰能抱著孩子跑得更快、能鼓勵孩子一鼓作氣“爬”到終點。其實,也沒什麼輸贏,很多孩子爬到一半哭了,但也和勝利者一樣得到了玩具獎勵。而結果呢,無論家長還是孩子,走出賽場時都是開心的。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