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新聞發布,每個責任主體都應爭當“優秀”

林琳

2017年05月26日08:3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社評】新聞發布:每個責任主體都應爭當“優秀”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在信息發布、獲取渠道不斷拓寬、增加的前提下,在謠言動輒挑逗公眾情緒和行為的現實下,新聞發布的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隻有平時下足功夫,對分內之責、分內之事了如指掌,才有底氣、有勇氣去發布信息,隻有敢於擔當、實事求是,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更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關切,才能贏得更多公眾信賴。

  據5月24日《人民日報》報道,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77個中央部門和單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6年度的新聞發布工作進行了評估考核,外交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和上海、浙江、安徽等8個省(市)被評為優秀。這些部門和地區的共同特點是,對中央關於新聞發布工作的系列要求執行較好,新聞發布工作整體水平較高,發布活動保持較高密度和頻率,能及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等。

  新聞發布,是一項與百姓權益、利益息息相關的政府工作。某地突發了公共安全事件,人們迫切想知道原因何在以及損失、傷亡情況﹔某地要出台某項政策措施或法規,公眾迫切想了解相關背景、意義影響、實施步驟等﹔謠言充斥網絡,人心惶惶,則需要有關方面澄清事實、進行科普……這些,都有賴相關部門和地區及時、有效的新聞發布。

  考核各中央部門和地區的新聞發布工作已非首次,公布考核結果卻是頭一遭,而這本身就是一次“新聞發布”,是一次年度考試。公開的目的則是刺激大家比拼趕超,哪有短板補哪裡,好的可以更好,不好的要努力變好。現在,優秀的是少數,未來,不優秀的才應是少數。

  公開考核結果,也展示了一種歡迎群眾監督的姿態。一些部門和地區戴上“光環”的同時也有了壓力,今后再有需要信息公開、輿情應對、澄清謠言的情況,人們便會用優秀的標准去衡量和審視——新聞發言人是否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態度是否坦誠﹔事發多久后相關部門才召開首次新聞發布會﹔主要負責人、“一把手”是否親自出席了發布會……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也有資格、有權利評價相關工作,給政府打分。

  應正視的是,在新聞發布、信息公開方面,不管是考核中的優秀者還是未上榜者,目前都還有較大進步空間。因為現實中仍不乏這樣的情況——媒體曝光的事件迅速成為輿論焦點,所涉地方政府和部門卻遲遲不予回應,有的還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等發布一些不恰當的言論或圖片懟公眾,事后再以“電腦中毒”“管理員個人行為”等理由搪塞﹔有的地方和部門回應得神速,但往往一句“正在調查處理中”便沒了下文﹔還有的回應前后矛盾、漏洞不少,反復“打臉”……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在信息發布、獲取渠道不斷拓寬、增加的前提下,在謠言動輒挑逗公眾情緒和行為的現實下,新聞發布的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不僅關乎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實現,關乎百姓的諸多切身利益,而且關乎社會治理能力和效率,關乎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相關部門和地區隻有平時下足功夫,對分內之責、分內之事了如指掌,才有底氣、有勇氣去發布信息,隻有敢於擔當、實事求是,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更積極、主動地回應社會關切,才能贏得更多的公眾信賴。希望明年,更多的部門和地區能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共同促進新聞發布工作、制度和體系邁上新台階。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