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莫因“復旦教授工資條”產生反智思想

江德斌

2017年05月26日08:21  來源:石家庄日報
 
原標題:莫因“復旦教授工資條”產生反智思想

這兩天,朋友圈轉發一條消息:復旦大學某教授月工資應發15335元,但實際到手隻有8272元,而且是薪酬總數,別的啥都沒了!這份工資單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與此同期,上海住家保姆的月工資是五千元左右,月嫂工資過萬。這都是實實在在拿到手的錢!(5月25日《中國青年報》)

同樣一張“復旦教授工資條”,有人看到了稅負太高,有人看到教授工資太少,有人看到教授福利補貼多,有人看到教授的房租便宜。還有人拿其與保姆、建筑工等藍領的收入比較,認為教授還不如他們,得出“知識貶值”的結論。由於每個人的社會觀念、社會經驗、職業等不同,對“復旦教授工資條”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並不奇怪。人生百態就是如此,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社會價值、社會地位,也有相應的社會定價,收入就是最簡單的社會度量籌碼,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通用工具。

就拿教授的收入來說吧,工資條只是反映他在制度內的合法收入,包括基本工資、補貼、津貼等,都是有著相應的標准。而這個標准,與其職稱、工齡、工時等挂鉤,經過嚴密的計算得出,具有等級森嚴的階梯特征,很難逾越。在扣掉五險一金、教師公寓費用后,收入看上去少了近一半,但其已經享受到低廉的房租福利,扣除的公積金、養老金等,最終也是落到個人賬上,只是暫時不歸自己自由支配而已。

最為關鍵的是,現在大學教授的收入來源廣泛,很多人並不僅靠工資收入,而是靠講課、出書、申請項目等,收入來源比普通人相對較多,身份溢價也高了很多。比如部分知名高校教授在外面講課,一個小時就有數千元收入,為啥會這麼多,還不是因為頂著名校教授的頭銜,這種身份溢價,豈是尋常的保姆、建筑工所能媲美。而且,教授的資歷越老,其價碼也越高,這就是知識長期積澱、社會地位帶來的漲價效應,而保姆、建筑工等到了老年時,就干不動了,收入更不要提了。

可見,將教授與保姆、建筑工的收入做簡單比較,並沒有實際意義,反而會誤導普通民眾,輕視知識的價值,形成“知識貶值”的反智主義。近些年來,因勞動力紅利消失,部分藍領工種收入快速上漲,白領收入則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倒退跡象,加上房價高漲,出現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也買不起房的社會現象,令很多人反思高等教育的價值,發出“上大學沒用”的嘆息。這跟改革開放初期“搞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觀念一樣,都是對知識價值的誤解,用一種短視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才會產生反智主義思潮。

從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看,知識的社會價值會越來越大,知識在經濟增長的比重將越來越高,相反體力勞動、低技術工作的價值會大幅降低,被機器人、人工智能大規模替代掉。這種跡象越來越顯著,如果不重視的話,還拿陳舊的勞動觀念看待,漠視知識的力量,就會面臨被時代淘汰的悲劇,未來可能連找個合適的工作都困難。

(責編:劉琨(實習生)、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