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司法審判如何補上知識短板

傅達林

2017年05月24日04: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面對日益專業化的審判趨勢,有必要為法官配備相應的技術顧問。為了更好地實現司法公正,隻能從服務於司法公正而非單純方便司法的角度來設計這一制度

  各種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迷宮般的參數和圖表、難以辨識的技術指標……由於糾紛所涉領域的高度專業化,隻精通法律的法官在查明事實上難度極大,甚至在法庭上出現和當事人“雞同鴨講”的窘境。如何破除審判中的專業壁壘?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自2015年起採取了一種新方案: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輔助法官查清事實。

  這是一項實踐催生出的司法制度創新。面對極為專業的軟件侵權糾紛,“遴選的20名法官中,均不具備技術類學科背景”,必須想辦法跨越這道技術鴻溝。於是,吸納專業人員輔助審判的技術調查官制度應運而生。據報道,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已有114件案件借助技術調查官,他們對案件技術事實所提出的專業意見,採納率為100%。

  法官是法律領域的權威,卻不可能是所有領域的權威。現代社會,隨著專業分工的細化,一些領域的糾紛往往法律問題與技術問題交織在一起,無論是事實認定還是法律適用,都越來越依賴於對專業技術問題的判斷。以知識產權審判為例,實踐中涉及對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的認定,所需的專業技術往往超出法官的知識范圍。在處理這些日益專業化的糾紛時,法官除了審判本身所需的法律專業技能外,越來越面臨事實認定方面的專業壁壘。

  如何彌補司法審判中的專業知識短板?需要加強對法官能力素質的培訓,或可基於專業審判的分化,探索更加職業化的培養模式,提高法官審判專業領域糾紛的能力。但由於現代審判所涉專業技術問題並不固定,且復雜細致、更新速度快、涉及范圍廣,再有針對性的法官培訓都不可能解決所有的技術難題。為此,在注重法官專業知識與經驗訓練的同時,還必須基於審判中的專業“鴻溝”進行制度創設,引入知識權威來輔助法官判斷專業技術問題。201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就是旨在破除專業領域審判中的技術壁壘。

  從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司法實踐看,技術調查官制度運行效果良好。但若上升到整個司法制度層面觀察,審判若想真正跨越專業鴻溝,還必須就此展開更為科學細致的制度設計。據報道,技術調查官雖然對裁判結果沒有表決權,但會廣泛而深度地參與訴訟過程。很明顯,技術調查官既不同於法官、人民陪審員,也不同於鑒定人、証人等訴訟參與人,那麼其身份在司法程序中究竟如何定位?如何遴選更為合適?從現實情況看,由法院組建專門的技術調查官隊伍,可能難以滿足審判所涉專業領域的復雜性需求﹔在此基礎上,採取一定的程序機制從社會中吸納專業技術力量,不僅有利於激活司法資源,而且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專業技術判斷的中立性。

  面對日益專業化的審判趨勢,有必要為法官配備相應的技術顧問。而無論是技術調查官的來源、身份界定,還是其參與審判的方式及相關責任的明晰,都有待在促進司法公正的價值目標下進行科學設計。說到底,技術調查官的引進,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司法公正,而不能為司法不公制造另外的可能空間。因此,隻能從服務於司法公正而非單純方便司法的角度,來設計這一制度。

(責編:崔東、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