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成長的“加油站”

李兆清

2017年05月18日14: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2012年底的一個統計數字顯示,我國共有3610多家博物館,而目前登記注冊的各類博物館已有近4700家。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五年新增了1000多家,平均每年增加200多家,也就是說一兩天就會有一家博物館性質的東西出現,關鍵是更多的博物館還在路上。(5月18日《人民日報》)

博物館,是展示藏品的地方,有很多功能。近年來,中國各類博物館在場館設施建設、藏品保護研究、陳列展示和免費開放、滿足民眾需求、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博物館是一所大學校,裡面陳列的是價值連城的藏品,這些藏品在展現中華文明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博物館要保護好這些藏品,同時要開發好這些藏品。近年來,故宮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朝珠耳機、逢考必過筆、頂戴花翎官帽傘,這些文創產品是在故宮陳設基礎上開發出來的,非常受公眾歡迎。文創產品讓故宮中的陳設活了起來,人們把文創產品帶回家,可以更好地親近歷史。而且,這些文創產品都有一定的實用性,做到了教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受到公眾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各地的博物館都要努力讓藏品活起來。博物館可以根據自身的陳設設置一些文創產品。人們購買文創產品,之后的每天都能看到文創產品,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相應的教育。同時,博物館要在數字化上做文章。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APP等非常火爆。博物館可以開發相應的APP,讓人們不出家門就能欣賞到相應的藏品。有人會問,這樣會不會讓博物館少賺錢,要知道,博物館肩負著文化傳承、教化的使命,公益性更強。公眾走近博物館,受到相應的教育,對中華文明的認知會更加深刻,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會更強,文化自信會增強。文化自信增強了,人們會精神飽滿、意氣風發地投身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博物館,要提高數量,也要提高質量。數量的提升相對容易一些,質量的提升就沒那麼容易了。建設博物館,要有相應的規劃,建之前要充分考慮建設的必要性,要考慮建設后能夠產生的預期效果。建設的過程中要讓每筆資金實現充分、合理的運用。博物館對收藏的藏品要做好鑒別、保護工作。這些年,文物市場上假的文物泛濫,有的甚至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博物館可以邀請專業人士進行鑒別。建設博物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要對子孫后代負責,收藏的藏品不能有贗品。藏品真實了,才能很好地發揮教育效用。

各地要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成長的“加油站”。五年間,我國的博物館平均每年增加200多家。我國的博物館存量在不斷增加,一些博物館正在進行改擴建。這說明,各地對博物館非常重視。博物館收集的是展現五千余年中華文明的藏品,這些藏品穿越時空而來,帶著歲月的滄桑印痕。看到博物館中的藏品,人們能夠與歷史零距離接觸,能夠回味歷史上的那段歲月。教科書中的歷史大都是知識性的,告訴學生有這樣一個事實。博物館中的藏品則是歲月的親歷者,觀賞博物館的藏品就能獲得真實的感知。

願各地都能建好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公眾成長的“加油站”!

(責編:王倩、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