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勞動者如何回答“時代之問”?

鄭言之

2017年05月01日00:01  來源:人民網
 

127年前,恩格斯領導成立的第二國際明確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自那日起,全世界的勞動人民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歲月的記憶,時代不僅賦予了勞動節新的意義,而且勞動者的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廣義而論,工人階級、勞動群眾、知識分子都屬於勞動者的一分子,不管是國家的領導階級還是國家的主人,亦或是國家的重要支撐,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亦或是創造性勞動,光榮永遠屬於勞動者,勞動者也是最美的。

然而,時間不會停留在某一刻,勞動者的“最美”同樣如此。如果說,相較於工業時代,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勞動者在爭取八小時工作制中推動了社會進步﹔如果說,相較於革命年代,以無產階級和勞動群體為主體的勞動者,奮力爭取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那麼,如今,當我們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時期,包括工人、群眾、知識分子在內的所有勞動者,應該如何有所作為,才能不愧為時代的楷模,才能在時代中永葆“最美”?實際上,我們需要回答的時代之問,恰是:勞動者如何趕上時代?

行動引領,是勞動者趕上時代的基本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生活靠勞動創造。勞動者首要的是實干,空談換不來好日子。就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果懶懶散散,怎麼脫貧?就像全面深化改革,如果到處空轉,如何見效?古人言,“人生在勤,勤則不匱。”我們正處在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機會干事業、能干成事業的時代,不干而躺在以往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就意味著無視作為勞動者的光榮使命,談何未來﹔實干而不斷創造新成績新輝煌,才能在日積月累中凝聚匠心,譜寫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

精神引領,是勞動者趕上時代的旗幟作為。旗幟引領未來,這不是舉不舉旗的問題,而是舉什麼旗的問題。除了實干興邦的標杆,勞動者留下最深刻的時代印記就不朽的精神傳承。一代又一代,人們之所以能記住李素麗、許振超、郭明義等勞模,就是在平凡事跡中見証了不平凡的境界。而這種境界凝結起來,就是催人奮進的勞模精神,即“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立足時代,越是深化改革攻堅,越需要勇於創新﹔越是脫貧致富,越需要艱苦奮斗﹔越是思潮漸亂迷人眼,越需要淡泊名利……車間裡的精心打磨,透著工匠精神﹔田間裡的精耕細作,照見勤勞勇敢﹔商鋪裡的童叟無欺,彰顯誠信品質﹔課堂上的激揚文字,映出智慧火光。隻有勤勤勉勉,才能點亮勞動者的精神之光。

創新引領,是勞動者趕上時代的超越作為。創新,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人才隊伍的提升。在前進路上,我們始終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他們知識和才能積累越多,創造能力越大,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越有利。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包括勞動者在內的全民族文明素養是民族的長遠大計,更是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需要直面包括勞動者的結構、高素質勞動者的比例等問題,小到高級技工的培養缺口,大到職工隊伍的價值導向,都離不開創新手段和創新思維。其實,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時,如何讓勞動者彎道超車、如何實現超越性發展,“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勞動者,隻要肯學肯干肯鑽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就都能在勞動中發現廣闊的天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採、感受快樂。聽!偉大的事業正在呼喚著我們,何不用勞動之手托起人生出彩的中國夢?

(責編:馮人綦、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