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消費范雨素,請手下留情

陳江

2017年04月27日08:16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消費范雨素,請手下留情

  文字的魅力,語言的能量,經由網絡作為載體,僅僅一天就創造了奇跡,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叫范雨素的女人,閃閃發亮。

  這是一個苦女人,現年44歲,12歲時輟學,湖北襄陽人,目前在京城做家政女工。她原本隻想掙點兒稿費盡可能擴充擴充自己的收入,然而她寫的《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之后,已經有兩家出版社連夜打電話找她出書,為了接待來訪者,她不得不專門請了一天假。而之前,她不是一隻枝頭的鳳凰,只是一個小時工,是一位單身母親,“三天兩頭不干了”,或許意味著家裡要揭不開鍋了,畢竟出版書籍改變生活現在看來只是浮光泡影,而她也“不相信文字能改變生活,習慣了靠苦力謀生”,所以她希望這個事情盡快過去,讓自己能過回家政女工的生活。昨天的最新消息說,她已躲進了山中偏僻之地,不見任何人了。

  可到了這個地步,恐怕由不得她了。她的萬字長文,開頭就寫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源自席慕蓉比興手法開頭,勢如破竹,迅速突破10W+閱讀量,真可謂:炮仗一聲響徹夜空。很多讀者含淚讀完長文,在評論區紛紛留言,不吝贊美:“思想性和文學性俱佳的好作品,底層留存的詩意。”還有不少人驚嘆,范雨素寫作是“老天爺賞飯吃”,落筆成文,活脫脫的天賦黨。

  毫無疑問,范雨素是有天賦和才華的,她輟學,四處流浪,不幸的婚姻,北漂做育兒嫂……人生經歷坎坷,但並不狗血。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一樁樁一件件,所有的人生際遇,都是底層農民的生活樣本。目睹社會不公,遭受白眼和譏諷,生活步步艱辛,她沒有認命,在遠離喧囂的城中村,她追尋自己的文學夢,靈魂在筆端的一刻是自由的,這種質朴的自由打動人心,使我們在讀著她不動聲色的文字時,望見了自己的影子,心頭忽然地一熱。

  小人物質朴和堅忍品格被放大,詩和遠方似乎從未如此近過。可是困頓的生活呢?范雨素的文字活著,而且感動了很多人,可是她的現實如此沉重,仍然封閉自己,說自己是一個底層的弱者,篤信命運,“我不相信文字可以改變生活”。這何嘗不是一個生於農村的打工者的切身之痛!她深深地知道,在另一階層人的眼裡,他們是不一樣的存在,麻雀終究還是麻雀,是不能和老鷹一樣傲視長空的。

  現在,輿論紛紛把范雨素和余秀華放在一起比對,美其名曰“詩有余秀華,文有范雨素”。是啊,原來隻發現余秀華一個農村底層出身而有文學特長的中年女人,現在有了范雨素,就說她是“余秀華第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比較,缺少尊重,況且本身就不是一樣的體裁,好比“北喬峰,南慕容”,雖然慕容會的武功多,然而功夫高低與喬峰是完全無法比較的,雙方強在不同的方面。只是輿論消費需要的一個話題設置,這恰恰泄露出,范雨素成了一個貼上了“底層”標簽的人物,如果沒有了這個標簽,我們將會在評判范雨素的文學和詩意時多給出多少的感情分?

  范雨素的自傳寫得好,這是一個事實。但實際上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期。她12歲輟學,現在是一個育兒嫂,以為她至多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水平。誰知道她文筆老到,人物真實鮮活,情節鋪陳得不著痕跡,居然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另一方面,我們對她所在的底層生活不熟悉,使我們有一種探究的心理,范雨素的故事,滿足了我們站在此岸對彼岸的想象。我們瘋狂為她描述的生活點贊,卻並不代表有人願意過她的生活。我們對文學的態度其實是輕薄的消費行為,和我們輕薄的贊賞如出一轍。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本書。在范雨素的內心,“所謂的高層,底層都是同一個靈魂。”她讀了很多書,應該是一個內心富庶的人。如果這一次,因文字帶來的喧嘩和騷動,可以改變她的命運,過上物質豐裕精神富足更有尊嚴的生活,我們祝福她,畢竟這不是壞事,她終於能夠振翅高飛,鷹擊長空了。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