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2017年04月23日05: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3年多來,作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建設為區域及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正能量,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增添新動力。當前,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一些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國際社會公認,“一帶一路”建設是世界各國新的發展機遇,是當今世界“最好的全球化發展模式”。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思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后果?“一帶一路”建設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著什麼作用?今天刊發記者訪談和專家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編  者

“一帶一路”:驅散逆全球化陰霾的東風(人民觀察)

——訪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

本報記者 張怡恬 吳撼地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3日 05 版)

當前,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一些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經濟全球化何去何從,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思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發展下去會產生什麼后果?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

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誘發因素

記者: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西方國家以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形式出現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經濟全球化上空籠罩著陰霾。這些國家出現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是什麼?

胡鞍鋼:衡量經濟全球化程度,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世界進出口貿易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回顧近30年的世界經濟增長,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以2008年為分水嶺,世界進出口貿易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升轉降,從1990年的31%上升至2008年的52%,而后降至2015年的45%,倒退回本世紀初的水平。這說明,逆全球化思潮出現的大背景是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期。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以及新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長期以來支持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始逐步筑高貿易和投資壁壘,導致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橫生波折﹔其國內日益頻繁地出現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現象,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可以說,世界經濟低迷、發達國家發展停滯,是出現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本原因。

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這些不足和問題,在世界經濟繁榮期被掩蓋,在世界經濟下行期則明顯地暴露出來,也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今天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主要的誘發因素有三個:

一是全球貧富差距拉大。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自由貿易的果實大部分被發達國家和大型跨國公司所享有。同時,一些國家內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懸殊,中小企業和社會中下層人群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利益較少,從而出現了反分配不公和反財富鴻溝的逆全球化思潮。

二是失業問題凸顯。據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失業人口將新增340萬人,總量超過2億人。在現有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分工布局下,全球生產和外包體系已經建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主要分布在廣大發展中國家。這導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制造業部門的失業工人增加。這些失業工人反對貨物、人員、服務、資本自由流動,成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體。

三是發達國家自身發展出了問題。發達國家把自身發展遇到的債務危機、貧富差距懸殊、社會分裂等問題以及面臨的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難題統統歸咎於經濟全球化,使得政治整體趨向保守、經濟整體趨於內向,進而成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發源地,並波及世界。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非但沒有對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起到引領作用,反而帶頭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殃及世界各國。全球治理面臨“領導力赤字”,誰來繼續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成為焦點問題。

逆全球化會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不利沖擊

記者:無論是世界經濟低迷、增長動力匱乏,還是您剛才講到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存在的不足,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麼,逆全球化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會不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胡鞍鋼:逆全球化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不利沖擊。

在百余年的世界現代經濟發展史中,先后出現三次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推動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第一次經濟全球化發生在1870年至1913年。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經濟總量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世界鐵路長度從21萬公裡延長到110萬公裡,極大促進了國內與國際貿易。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經濟全球化,之后又爆發了資本主義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遭到沉重打擊。第二次經濟全球化發生在1950年至1990年。二戰后東西方兩大陣營展開了兩大市場內部的跨國分工與合作,並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基礎上建立了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一系列全球性機構,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復蘇。1990年以來的第三次經濟全球化又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截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伴隨第三次工業革命,廣大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跨國公司成為驅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世界經濟和貿易迅猛發展。2008年以后世界進入了第三次經濟全球化的第二階段。一方面,人類正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際交流合作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出現了1950年以來的第一次逆全球化。

不難看出,歷史上每一次經濟全球化中斷或出現逆流,都會帶來經濟和民生的倒退。這一次也不會例外。這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制造出來的。它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當今世界經濟遲遲走不出困境的根源是結構性矛盾,表現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舊動力日益減弱、新動力尚未形成﹔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同深刻變化的世界經濟格局不相適應﹔全球發展失衡的狀況與世界大多數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不相匹配。採取逆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解決這些結構性矛盾,隻會嚴重破壞世界自由貿易和投資體系的正常運轉,侵蝕人類社會合作共贏的成果,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挑戰。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對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而言,逆全球化意味著雙輸或多輸,是短視的、得不償失的。

“一帶一路”建設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

記者:經濟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世界經濟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一帶一路”建設在經濟全球化中具有什麼作用?

胡鞍鋼:當前,一些發達國家面臨逆全球化浪潮的現實困境,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在引領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上承擔更大責任。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轉變為貢獻者和引領者,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努力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一帶一路”建設以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打通生產要素全球流動渠道,是中國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的實際行動。它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推動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經濟全球化,為經濟全球化打開新局面。其作用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出了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應秉持的核心理念和實施路徑。“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應秉持的核心理念:合作共贏。它植根於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合作共贏是其最鮮明的特色。它提出了“三個共同體”的新意識,即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三個共同體”的新意識植根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和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以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為基本原則,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要進步的真誠願望和崇高追求。它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實施路徑,促進各國實現聯動增長、走向共同繁榮,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五通”成為21世紀聯系亞非歐及世界各國的開放共贏的新合作模式。“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理念、命運共同體意識和“五通”實施路徑,有助於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各個國家、各類人群。

二是破解全球發展不平衡和不平等問題。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最直接的觸發因素就是發展的不平衡和分配的不平等。“一帶一路”建設基於所有參與國家和地區的互利互惠,創造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和利益分配更公平,推動經濟全球化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的優勢產能和高端裝備制造走出去,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需求形成互補,不僅有利於創造有效供給,還能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技術進步,推動世界經濟實現新的平衡。過去,一些發展中國家因為缺乏科技、運輸等條件沒有被納入全球價值鏈,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使這些發展中國家有機會搭上經濟全球化的列車,參與到世界經濟分工中來,提高工業化水平,並推動形成更高效的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從而提升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協同性。“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參與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多個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形成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圈,實施多種形式的自由貿易政策,逐步形成自由貿易區網絡,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提振區域經濟和世界經濟、實現發展空間更平衡和收入分配更平等注入新的動力。

三是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當今世界,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產業布局正在深刻調整,全球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但全球治理體系、貿易投資規則以及全球金融治理機制變革明顯滯后,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適應新需求、解決新問題。這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健康發展。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作用在減弱,而“一帶一路”建設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中的作用不斷上升。“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補充與完善,致力於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發展政策充分溝通,促進貿易投資、市場准入、海關監管等方面的制度相互兼容,從而實現優勢互補,提升產能合作的效率,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一帶一路”建設讓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中來,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繼續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通過支持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促進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推動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

(責編: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