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妥處瀘縣事件須良性互動與民交心

秦寧

2017年04月07日17:0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4月7日,四川瀘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媒體見面會,通報瀘縣太伏中學學生死亡事件的相關情況。瀘州市委書記蔣輔義在會上表示,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堅持客觀、公正、依法的原則,全力做好事件后續處置工作,決不回避調查中發現的任何問題,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回應網上質疑,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決不袒護任何人,確保事件處置經得起法律、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縱觀當地的回應,一次比一次詳細,特別是最近兩次,從官員陣容到回應內容都明顯進步。事實証明,要瓦解流言蜚語,使事態趨於好轉,必須要有官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進一步重塑自身形象,提升公信力。

初中生趙某意外死亡,對於其家人來說,這是不能承受之重。其家人反應激烈,也是正常的。為最大程度紓解其家人焦慮與悲傷,相關職能部門就應該迅速發出權威聲音,予以撫慰。特別是司法機關,更應該以嚴謹的法理彰顯司法的理性,以練達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以平和的姿態體現司法的溫度,惟有如此,才能減少民間情緒的堆積以及燃燒。

特別是,今天我們正處於媒介極其發達的時代。在“人人都有攝像機,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可發消息”的當下,哪怕再細小的火星,如果不及時處理,以及處理不當,都有可能變成公共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大量謠言生成,也有不明真相的群眾跟著“起哄”,甚至從網上蔓延到網下,進而出現群體性事件。

面對新形勢,相關部門應該學會與群眾互動。互動效果取決於三個層面,一是要迅速,如果動輒慢三拍,即便回應了也事倍功半﹔二是要准確,用鐵的事實說服公眾,用完整的鏈條還原真相﹔三是要連續化,如果回應一次便覺得萬事大吉,無視新狀況,甚至可以回避公眾的新疑問,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也形成不了真正的良性互動。

此前,山東於歡案的信息剛傳播不久,便急劇發酵,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對此,無論審判機關表示已經受理上訴案件,還是檢察機關表態審查証據,都做到了及時而真誠,效果顯著。這個案例值得剖析,對相關部門具有借鑒作用。很顯然,回應的過程是答疑解惑的過程,也是良性互動的過程,更是推進法治的過程。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所稱,要借助重大、熱點案件宣傳法治觀念,普及法律知識,上好法治公開課,讓人民群眾樹立証據裁判、人權保障、程序公正等法治觀念、法治意識、法治規則,共同推進法治進程。

事實上,積極直面公共事件,善於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本是制度要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要求,在應對重大安全事件、重大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事件等事件中,領導干部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說到底,如何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不只是檢測官員有沒有媒介素養,更考察其治理能力如何,如果連重大突發事件都處理不好,甚至頻頻制造重大突發事件,很難想象該官員具有基本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誠哉斯言!回應勝過回避,互動勝過被動,不斷刷新思維,運用先進的應對機制,把問題消弭在搖籃裡,重大突發事件就會不斷減少,官民之間就能建立優良的信任關系。

(責編:王倩、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