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共享單車頻遭黑手考驗管理智慧

鄧子慶

2017年03月27日08:32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共享單車頻遭黑手考驗管理智慧

針對共享單車頻遭黑手問題,不僅要強調公民愛車、惜車的公共觀念,更應運用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加強日常監管,唯有如此,才能在方便群眾、綠色出行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有網友稱,福州新興新村3號樓過道外的電線上,竟然懸挂了一輛共享單車,嚴重威脅到從樓底經過的居民的人身安全。記者隨后趕往現場。當時,單車已被取下放在綠化帶旁,座墊明顯遭到破壞。(3月26日《福州晚報》)

毋庸置疑,共享單車屬於城市的共有資產,每個人既是受益者,同時也是“公車”的主人,更有維護好它的義務。

在筆者看來,共享單車頻遭黑手既是對公民素質的拷問,更是對社會公共管理水平的考驗——若一味將問題歸咎於市民素質,大有以偏概全之嫌,“差”者僅系市民中的一部分人而已。正因如此,我們在考慮公共物品被過度消耗所造成的問題上,並不能單純停留在公民道德層面,而是在公共福利不打折扣的前提下,通過充滿智慧的細節化制度化公共管理去倒逼公民自我約束,進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提升國民素質,促成雙贏。

事實上,法國、加拿大、美國一些推行“公車”的城市,多以先進管理技術推行了自行車共享項目,通過信息共享推動資源共享。這類項目,往往對用車者身份、信用、慣常路線等等實時監控,提升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各種人為毀壞。國內也有些城市值得學習。早年杭州在每個“公車”服務點都設立“車況受檢區”,還車時必須將車在該區停留幾秒鐘,讓電子探頭給車拍照,這樣,車輛的每一次損壞都能找到相關責任人,避免了推諉扯皮。這無不提醒我們,公民社會公德缺失問題,同樣可以通過技術上、管理上的辦法來彌補。

此外,在鼓勵市民舉報的基礎上,有必要提高人為損壞、丟棄、偷盜共享單車的違法成本。在筆者看來,針對人為損壞、丟棄公共物品者,不僅要求責任人恢復原貌抑或照價賠償,還有必要設置適當的懲罰性賠償機制,以讓人明確故意侵害公共利益、損壞公共設施的嚴重后果,進而倒逼市民像對待私家車一樣對待公共物品。總之,針對共享單車頻遭黑手問題,不僅要強調公民愛車、惜車的公共觀念,更應運用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加強日常監管,唯有如此,才能在方便群眾、綠色出行之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