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別讓孩子的未來被一套房束縛

趙昂

2017年03月24日08:54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新聞觀察】別讓孩子的未來被一套房束縛

  讓更多孩子跳出學區,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需要教育供給側改革。當改變的速度追上學區房價格飛漲的速度,家長的焦慮才能化解。

  學區房一直是熱議的話題,最近各種“10萬+”熱文更讓適齡兒童家長們心中的焦慮多了一層。與此相比,另一條新聞的關注度則略顯冷清,即北京市住建委將重點查處違規代理“天價學區房”、發布虛假房源及價格信息、參與炒房、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對房地產中介來說,學區房價格被抬得越高,佣金越多。所以,他們不擔心多數家長買不起,隻要有一個肯當“大頭”的下家就足夠了。

  房地產中介利用家長對孩子能否接受公平優質教育的焦慮心理炒作房價,但是,想消除這種焦慮,光查處中介是不夠的。

  正值入學年紀的“10后”,其家長多是“80后”。1987年是我國人口出生最高峰,當年出生2528萬人。這一代人經歷了“千軍萬馬”般的殘酷競爭,一次次考試,一步步升學,鯉魚跳龍門,一次失誤就可能與今天的生活狀態無緣。他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站在更有利的起跑線。

  家長的焦慮也有現實的原因。城市人口結構和建成區域的變化,讓原有教育資源出現一定程度的配置不均。以北京為例,一方面,城市人口在增加,2006年小學畢業生已經不足10萬人,而2015年參加信息採集的適齡入學兒童為15.9萬人,許多小學不得不增加入學前置條件,有的將房產條件列入其中﹔另一方面,在中學教育階段,城市新建區域優勢教育資源不多,全市25所市重點中學中,有18所主校區位於東城、西城和海澱三區,房屋登記總量佔全市三分之一的朝陽區隻有一所,個別超級中學“壟斷”了高分考生。

  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學,就近入學后能不能接受到優質教育,這是家長的焦慮所在。化解這樣的焦慮,關鍵在於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並且公平分配。

  一個城市的教育成果並非幾個學校、幾個區所能代表的。基礎教育的關鍵不在於有多少學生考上名校或者奧數拿獎,而在於全體學生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事實上,北京市正在推動集團化辦學,優質校與普通校之間實現“捆綁”,資源共享,聯動發展,通過市級統籌和學區制改革,在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度的同時推進公平配置。

  比如,出生於1988年的筆者,在中考時還是全區大排隊,按考分選擇高中,優質初中的畢業生自然有優勢。如今北京已經改成了優質高中將一定比例的錄取名額分配到各初中校,校內根據志願進行排隊,普通初中上優質高中的比例大大增加,更加公平。

  讓更多孩子跳出房子所在的某一個地區、某一所學校,獲得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在積累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探究的能力、理性的思維和獨立自信的品格,需要在教育供給側發力改革。這樣的改革絕非擴大學區劃分、增設優質學校學位那麼簡單,還需要輔之以課程設置、考試模式和社會實踐方面的變化。

  當改變的速度追上學區房價格飛漲的速度,家長的焦慮才能化解,他們才會相信,自己孩子的未來,不是一套房子所能束縛住的。

(責編:楊建楠(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