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醫生兼職被免職,多點執業難在哪?

蔣萌

2017年03月17日15:1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醫生兼職被免職,多點執業難在哪?

背景:距4月1日醫生多點執業制度全面放開沒有幾天了,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精神科主任胡一文卻因為被指“在外兼職”,遭到免職。院方稱,胡一文未經醫院許可,未向主管部門報備,擅自到私立醫院武漢市武中精神病醫院兼職,故對其作出行政撤職的處分。

北京青年報發表朱昌俊的觀點:院方所作出的處罰決定,可能有違醫生多點執業的改革趨勢,但在既有的相關規定下,院方的做法未必就逾矩了。該起事件中院方對醫生“兼職”的態度,之於即將全面推行的多點執業改革,或是一種現實的提醒。正如院方所認定的,胡一文與醫院簽訂合同明確為“全職”醫師,事先並沒有提出多點執業的要求,醫院是按照“全職”人員對其進行培養和晉升,並給予“全職”的福利待遇。“兼職”或是即將推行的多點執業,顯然就首先會對這種現有的“全職”制度形成挑戰。另一個對於醫院而言未能言明的反對理由可能是,無論是事先未經報備的兼職,還是以后的多點執業,在客觀上都要求醫生能有更大的職業自由度,這對當前不少醫院特別是公立醫院的管理制度可能引發的“不適”,不容忽視。若一方面倡導多點執業,醫生變成“公共資源”,另一方面院方卻依然延續傳統封閉化的“單位人”管理制度,個中矛盾將不可避免。若不重新界定醫院與醫生之間的“雇佣”關系,不從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上,乃至利益的協調分配上,為醫生的“自由流通”創造適配的職業環境,多點執業之路恐怕難以順暢。

小蔣隨想:全面放開醫生多點執業,不等於醫生可以隨意在本單位“翹班”、到其他醫院賺外快。這個道理很簡單,卻可能成為阻礙醫生實現多點執業的難點。對醫院尤其是公立大醫院而言,本院醫生若出去執業可能產生各種問題。一是會帶來排班“不便”,大醫院本來就人滿為患,要是值班醫生與值班時間再減少,更將“玩不轉”。有人覺得,醫生去別的醫院執業,會起到分流患者的效果。但對大醫院而言,患者多其實是“痛並快樂著”。如果患者大量分流,必然會影響大醫院的效益。還有,如果本院醫生在外院執業發生醫療事故,責任是否全部由外院以及醫生本人承擔?患者家屬要是連醫生的本單位一起告怎麼辦?患者家屬會說,是沖著大醫院的大醫生的名聲,去醫生多點執業的第三方醫院就醫,出了醫療事故難道大醫院沒有一丁點“管理不當”之責?這種事扯起皮來,“粘包”與連帶責任能避免嗎?對本院沒有好處,反而還有不便與隱患,大醫院怎麼可能輕易放醫生出去多點執業?醫生多點執業涉及各方的利益與權責劃分,牽扯到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某種程度上,這已不是“配套工作”要做好的范疇了,而是關於改革步入深水區的問題。

“最美村醫”燒50萬元欠條難樂觀

背景:楊全鴻是名鄉村醫生,在河南新鄉農村開了間小診所,當了數十年的醫生,沒有積下家產,沒能給家人提供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卻積下了一整箱的白條,多年來竟有50萬之巨。3月7日,楊全鴻把所有的欠條都從箱子裡拿出來,投到了院子裡的爐子裡,付之一炬。

錢江晚報發表高路的觀點: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值得討論,比如社會保障機制,對困難家庭的扶助,可我好奇的是,這麼多的白條是怎麼積起來的。誰都有困頓的時候,可是你心裡得有數,一年還不起,不妨兩年三年,兩年三年還不起,不妨十年﹔還不了全部,每年還一點,對別人也是莫大的安慰。二十年前的一千元,對一些家庭而言也許不那麼好還,可是二十年后,你如果還覺得是個沉重的負擔,就不能說是正常現象了。一部分人困頓可以理解,可是,這麼多人、50萬的白條收不回來,就不能理解。楊全鴻說,自己要燒欠條的念頭其實早在兩年前就有了。那時候,他先后榮獲河南省最美鄉村醫生、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再說欠條的事兒,就沒啥意思了。”楊說的沒啥意思,說到底是榮譽帶來的負擔,話是從楊的口中說出來,卻是圍觀者的普遍心態,仿佛一個“最美鄉村醫生”“優秀共產黨員”就有義務做這些事,就不能談錢的事。如果說那些欠錢不還的患者是用自己的失信來回報誠信,用不義回報仁義,那社會則是用簡單的道德補償來掩蓋自己身上的責任。楊全鴻也許能一直仁下去,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的,傷害了他們,最終是讓社會對善良關起了大門。這個時候,誰都可能是那個利益受損者。

小蔣隨想:相對於大城市的大醫院給一名大病患者做一次手術就是幾十萬元,一名鄉村醫生積累下50萬元的患者欠條,需要多少時間,要看多少患者,要付出多少心血,是件想起來都讓人感覺“頭大”的事。有人可能會說,正因為這樣,才給他“最美、優秀”的稱號啊。仿佛這些稱號就能化解一切。某些人倒是覺得化解了,可鄉村醫生覺得“再說欠條的事兒,就沒啥意思了。”這算不算是讓人家反而背負上了“道德負擔”?給予光榮稱號的本意是好的,但在世俗與功利思維下,會不會異化為“捧殺”?楊全鴻在當地有點小名氣,但這種“名”與明星能帶來利的“名”,完全不同。在某些人看來,這種名純粹是賠本賺吆喝,是傻帽的代名詞。這樣的名人,會受到善良者的崇敬,但有多少人願意學習效仿卻很難說。人終歸需要保留一些私權利。如果某些外力讓人“不得不主動”放棄私權利,我們不應慶幸,而是需要反思乃至警惕。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李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