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解住宅70年續期之疑需要智慧良知

蔣萌

2017年03月16日14:2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解住宅70年續期之疑需要智慧良知

背景:在15日的總理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住宅7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的續期問題。對於公眾關心的“要不要辦理續期手續”,總理明確表示不需要申請。關於“要不要續費”,因為相關政策還在制定研究,總理並沒有正面回答,但傳出的信號令人鼓舞。

錢江晚報發表高路的觀點:物權法第149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遺憾的是,物權法並沒有就如何續期,該不該繳納土地出讓金等核心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規定。這就為后來的爭議埋下了伏筆。去年,兩部委制定了“兩不一正常”的過渡性辦法,明確不需要專門提出續期申請﹔國家法律沒有規定之前,不收取費用﹔可以“正常”辦理交易和登記手續。但“兩不一正常”畢竟屬於臨時性應對舉措,還遠遠稱不上定心丸的意義。此次新聞發布會上,總理主動談及了法律保障的問題,透露出相關部委正在研究落實的信息,這也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法律模糊的地帶將澄清,過渡性的辦法將被一個法律框架下的解決方案取代。民眾的恆心既來自於恆產,也來自於法治環境的穩定和可預期。土地問題,畢竟是根本問題,隻有用法律的方式約定下來,才具有了決定意義,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定心丸”。政策醞釀出台的過程,充分表明了法治和民意的分量。

小蔣隨想: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想法自然不一樣。已經買了房的有產者,自然希望70年土地使用權到期后,自動續期且不再繳納土地出讓金。但對沒買房的人而言,會發問:買房人永遠佔據房子底下那塊土地就公平嗎?尤其在土地愈發金貴的當下,沒房產者心理難免不平衡。對地方政府而言,吃到了賣地財政的甜頭,恐怕也會琢磨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的那些事。正因為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盤,蘊含著很大的利益糾葛,所以有關政策乃至法律的出台必然很謹慎。畢竟,這種事不容易實現“多贏”。民眾明白這一點,所以對其中的不確定性倍加關注。法律與規定無法回避問題,在研究制定政策的過程中,隻能盡量求得社會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這需要大智慧與良知。

打假是經濟轉型與誠信建設的一部分

背景:總理記者招待會當天也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李克強說,我和大家都是消費者,都需要權益保護,用網絡語言說:我們要給優質產品“點贊”,把不良奸商“拉黑”。

錢江晚報發表李曉鵬的觀點:一個“好”的市場,能夠讓好的公司和好的產品獲得最大的市場機會,良幣驅逐劣幣,消費者能夠買到最好的產品,能夠享受最好的服務,可以放心大膽消費﹔而一個“壞”的市場,隻能讓不良奸商在其間上下其手,劣幣驅逐良幣,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公司越來越少,消費者個個都被迫成為各方面的專家,買點什麼東西都擔心上當受騙,久而久之,市場必然萎縮,每個人都深受其害。現在已經到了徹底打擊假貨市場的時候了。中國經濟到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轉型是從過去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升級是檔次和模式的提升。假貨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的聲譽,嚴重影響到轉型升級的成敗。我們應當明確這樣一個概念,應當把打擊假貨上升到社會綜合治理的層面,把打擊假貨作為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對內形成良好的消費市場,使消費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對外重新塑造中國商品的良好聲譽。

小蔣隨想:假貨的橫行與個別地方的管理者“睜一眼,閉一眼”有很大關系。比如,很多人都知道某地是假冒名牌鞋的“主產區”,當地管理者能說“不明真相”?如果知道卻不去查處,難免有變相保護地方見不得光的利益之嫌。假冒產品有市場,還源於一些人知假買假,一些人覺得隻要假貨不賣真貨的價格,那就是願打願挨。這種心理讓假貨變為“存在即合理”,堂而皇之地進入流通領域。打假需要從幾方面入手,既要在管理上從嚴,對假貨堅決說不,認清產業升級與原創才有可持續性,落后產能與仿造侵權必被淘汰與追責﹔消費者也要明白,對假貨的容忍必然產生魚目混珠,知假買假是在縱容虛假與不誠信,不誠信的環境害人害己﹔正品生產商與代理商呼吁打假的同時,也該想想自身的定價策略是否妥當,尤其是境內外差價巨大的商品,有沒有歧視中國消費者的嫌疑。良幣驅逐劣幣,需要多方發力,不能大家都嚷嚷消費環境不好,卻都不為改善環境出力。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