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系列評之十七

人民網評: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亞克西

理觀

2017年03月11日14: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位清華的研究生自畢業后就去新疆工作,這幾天他的《南疆住村筆記》一書的序言廣為傳播。扎根基層、扎根邊疆,往小處說是一個基層工作者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執著,往大處講又何嘗不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切實踐行。就在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新疆的一切工作,建設工作、發展工作都要讓廣大的各族人民群眾,及時地、盡早地分享到我們改革發展的成果,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何止是新疆,包括漢族和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民族各地區,都要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改革獲得感十足“亞克西”。

改革發展成功的標准是什麼?那就是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人民的范圍有多大?對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包含了56個民族,不分多寡。改革發展,就是要有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為了人民,不是為了一部分人民,而是為了全體人民,一個人不能少、一個民族不能落下,所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亦如是。

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首要的是守好民族團結的生命線。沒有團結一致的民族心,無論是發展還是改革,都很難往一處使勁。如果各想各的利益、各打各的算盤,改革就會遇到“中梗阻”、發展也有很多“絆腳石”。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難點在於團結一致,重點也是團結一致。“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這何嘗不是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必要前提。

各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當務之急是脫貧攻堅。毋庸置疑的是,我國少數民族多數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偏遠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相對薄弱,也牽絆著民族地區的致富步伐。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也有差別較大的貧困成因,如何脫貧需要具體分析。針對各民族情況,不妨多問問他們欠缺什麼、需要什麼:可否用民族文化帶動發展?能否依托區位優勢來致富?是否需要多派駐干部來帶動?凡此種種,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詢問買買提明代表時那樣,“村裡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種糧食還是種果樹、有沒有認親結對子”,工作不怕細、不怕實。

壯族同胞有句諺語:“一鍬挖不成井,一筆畫不成龍。”改革沒有休止符,而各族人民共享成果就要向改革要動力,也是以發展促團結。不改革,不會有獲得感﹔不發展,隻會有落差感。漢族亦或是少數民族,無不面臨改革發展的任務,不管誰貧窮、誰落后,都會讓“團結”的天平失衡,也會把改革的力量耗盡。我們常說,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不僅是團結的力量,更是一齊改革、一同發展、一塊共享的美好。

“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挂肚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給穩疆安疆提出了“三多”要求,緊緊圍繞著民生,為了安居樂業,惟有落實好、踐行好,才能真正用改革發展的成果澆灌好民族團結之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