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

工匠精神與人工智能將是何種關系?

蔣萌

2017年03月06日16: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工匠精神與人工智能將是何種關系?

好聲音:“‘大國工匠’的產生和工匠精神的培養,不會憑空產生,需要土壤,需要環境。我們要創造一個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崇高,全社會尊重勞動者的社會氛圍,這樣的環境,對普通工人來說非常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許振超呼吁全社會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工人的良好氛圍。

小蔣說: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發備受投資機構追捧、已成為最具發展潛質的行業的背景下,有人可能會問:能工巧匠與工匠精神會不會顯得不那麼“時髦”?必須指出,人類制造機器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服務,人工智能可能引發的道德隱患與潛在風險已被人類警惕。人必須將自身置於核心位置,這是以人為本的應有之義。隨著時代發展,人逐漸會從簡單的、機械的勞動中脫離出來,轉向精密裝備制造以及高層次的操控領域。比如,當下的精密數控機床技術愈發成熟,但能夠操控此類機床的高級技工卻比較缺乏。強調工匠精神,培養大國工匠,既是在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又會隨著時代與技術發展不斷協調“匠與器”的關系。尊重工人,就是尊重人自己。

讓創新者有恆產與恆心需要制度保障

好聲音:“要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崇尚知識創新,使其成為自覺。按價值貢獻量化獎勵各類創新人才,讓創新成果價值化,讓創新人才既有恆產又有恆心,專心致志謀創新。此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打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讓熱愛國貨、拒絕假冒偽劣產品成為共識。”——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波指出,要讓創新人才既有恆產又有恆心。

小蔣說:這確實需要制度保障。比如,某個人、某一團隊在單位研發出一項具有很高附加值的科研成果,若把這簡單算作職務行為,將成果以單位名義申請專利,不與研發人員的個人利益挂鉤,將極大挫傷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嚴重損害后者的應有權益。重視知識產權,維護創新動能,必須讓創新者有實在的獲得感,對更多研發者產生正向激勵。勞動權益保障部門、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用人單位應為此構建制度基礎。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每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不斷。國是看似高深,實則關乎細微。民主獻策與監督,推動社會不斷變革,體味發展與進步,努力實現中國之夢。網友七嘴八舌,小蔣三言二拍,說兩會最聲音。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