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人民日報: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

曹文澤
2017年02月13日05: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如何運用互聯網等新媒體、新技術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時代活力、更好立德樹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我們應在尊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規律的基礎上,創新工作內容、教育載體和互動機制,真正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來。

創新工作內容

習近平同志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來,首先應有活生生的內容。為此,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都應深挖時代感強的鮮活內容,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活理論、活生生的人和事去,幫助大學生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辨明方向、廓清迷霧,找到真知、自信前行。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與土壤,偉大的實踐需要而且必定會產生偉大的理論。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些偉大的實踐蘊含著豐富的理論。當前最重要的是按照習近平同志提出的講好“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的要求,邀請一流專家學者,用鮮活的例証、可信的論據,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與此同時,把科學理論講清楚,讓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進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自身承擔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

網絡世界裡碎片化信息多。解決網絡缺思想、思想難入網等問題,最根本的是要用好科學理論、講好科學理論。隻有理論底氣足了,大學生才會堅定理論自信,站穩政治立場,分清是非界限,亮起理論“紅綠燈”。時下,網絡作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很活躍,他們頻頻通過各大網站和個人博客、微博發表作品,利用網絡平台擴大影響度和青年讀者群。高校應正視網絡作家應時而生的現實,客觀評價其作品的思想理論價值,鼓勵他們創造更具時代感、更有教育性的好作品,增強網絡正能量。

在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一大挑戰,就是人人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選擇、接受和發布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者無法再簡單命令或要求青年學生收聽收看單向度傳播的信息內容。這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會講故事,而且要會講身邊的真人真事,不斷增強教育內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為此,既要把先進人物、典型事件講真切,因為好人好事宣傳如果內容有血有肉,有懸念和趣味性,還有具體細節,就能更好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同時,也要善於把身邊的小人物、微事件講鮮活,使其可親可信、可知可感。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平凡崗位的不平凡事跡,可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多宣揚這些人和事,青年學生願意看、能還原、有參照,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新教育載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來,創新工作內容是根本,同時也離不開鮮活的教育載體與表現形式。工作內容的源頭活水和教育載體的鮮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能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動活潑。

現在的大學生多為“95后”群體,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積極自信,但知識體系建構尚未完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成形,社會閱歷尚不豐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用老一套,還是老辦法老方式,拒絕“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就有可能處處被動,難求實效高效。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不難看出,高校師生對新知識和新技術非常敏感,必須善於運用“互聯網+”創新教育載體﹔結合廣大師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深刻道理通過創新的語言表達和新媒體手段講清楚、講透徹,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空間。

當下,一些高校主動回應“互聯網+”的新形勢,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大膽創新。實踐一再說明,隻要是高校師生易於接受、喜聞樂見的載體,吸引力就強,生命力就旺盛。這裡有幾個重要問題需要把握。一是如何“入眼”,就是吸引受眾眼球,形成注意力疊加。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世界裡,各種信息傳播形式層出不窮,“爭奪眼球”的競爭非常激烈,這就需要打造教育載體升級版,借助微信朋友圈等及時吸引青年學生的眼球,對其注意力、關注點加以積極引導。二是如何“入神”,就是聚精會神、對眼聚焦。在教育載體的選擇和使用上,應遵循網絡心理學規律,發揮互聯網對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影響作用,使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快入眼”,而且“對上眼”,對青年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三是如何“入心”,即將所接受的信息與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應以優質的教育載體服務科學理論、好人好事,把線上線下銜接好。輔導員、團委、學生會干部等要做好橋梁,重在引導、少用說教,讓青年學生自主領悟、入腦入心。

創新互動機制

習近平同志指出,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樣如此,需要研究把握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新互動機制,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網絡技術深度融合。

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要緊緊抓住立德樹人這個中心環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創新教育互動機制,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互聯網融合,堅持好辦法、改進老辦法、探索新辦法,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互動的積極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網聚青年學生,真正代表青年學生,以真理引導青年學生,以真心潤澤青年學生。

典型事件有碰撞。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況在不斷變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在網絡空間,信息隨時在更新,思想交互的時空環境也隨時在變。這就要求我們在促進人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把握好時間節點,就事論事、實事求是,針對典型事件相互碰撞、相互啟發。

理論熱點有爭鳴。網絡熱點事件在不斷轉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因勢而為。應因勢利導,把重要觀點、科學理論融入網絡熱點事件分析,讓師生對理論熱點有爭鳴有探討,通過論辯爭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道德價值有共鳴。習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同時,他還強調,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通過網絡互動,讓師生在立什麼德、何以立德的問題上形成共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道德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樹人成人有共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在於樹人成人,即促進廣大青年學生更好地成長,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就樹人理念、助人過程、成人方式等凝聚共識。學校方面如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學生方面如何有序參與、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學相長,都需要通過創新互動機制積極探索、形成共識。

(作者為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7年02月13日 07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