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域外聽風:用貼心打動人心

張慧中
2017年01月19日06: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小米在韓國很受歡迎,公司現在為客戶定制的紀念品,都是小米的產品。”近日和一位韓國朋友敘舊,其對“國貨”的夸贊,讓筆者頗感自豪。

  性價比出眾,是小米公司電子產品在韓國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韓國最大團購網站“怪獸票”(Ticket Monster)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小米充電寶在同類產品中銷售量佔比89%,被民眾親切地稱為“國民充電寶”。今年小米預計還將在首爾開設旗艦店。在由三星、LG等巨頭掌控的韓國電子市場,小米的“逆襲”,或許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后的悄然崛起。

  這樣的改變,正隨著“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而迅速加大。通過眼睛和牙齒來定位,讓非洲人在晚上也能自拍﹔廣泛搜集當地人照片,研發適用於黑皮膚的美顏模式﹔用戶SIM卡大多超過兩張,相應推出多卡手機……在非洲大陸,中國公司傳音旗下的手機品牌,因為產品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深受當地民眾歡迎,目前市場佔有率已達到40%。2016年上半年,傳音手機主品牌的出口量超過了3000萬部,位居國內手機出口的首位。漂亮的數據背后,凝結的正是中國企業專注研發、聚焦用戶體驗的努力。

  國際上有一種偏見,認為中國企業既沒有創造性,也對劃時代發展不感興趣。不可否認,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產品低端、質量差,是不少外國人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比如《華爾街日報》曾尖刻地指出,“中國制造一直以來都是偷工減料和廉價商品的同義詞,過去幾乎沒有西方奢侈品牌願意承認自己有多少貨品是中國生產的。”雖然很多消費者並未因為使用中國制造的產品而產生不良體驗,但這些批評,卻足以成為我們不斷改進產品質量的動力。

  “具有生產優質產品的能力,需要探尋的是企業的內在核心價值。”一位海外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如此評價中國制造。把產品僅僅當作生意,還是當作事業來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發展空間。近日,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宣布其歷時5年攻關,生產出了全部由中國制造的圓珠筆頭,具有了逐步替代進口的能力。《韓國時報》報道,“粗糙的圓珠筆曾經是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象征,但這個情況已經被改變了。”擯棄“造不如買”的心態,樹立品牌的不可替代性,培育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2013年,日經技術在線曾刊文,總結當時風頭正勁的三星的成功秘訣:“多數用戶越來越傾向於購買令自己心動的產品。而三星的一大強項,就是專注於滿足用戶期望,設計出令消費者心動的產品。”先人一步的產品觀,值得作為我們在品牌塑造過程中的有益借鑒。誠然,華為、小米等品牌在海外的美譽度正日益提高,但讓曾經的中國“失誤”徹底轉變為中國“實力”,需要完善的可能不僅僅是質量這一硬指標。“世界經濟已不止一次經歷了被人嘲笑的劣勢一方的翻盤。”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想消費者所想,注重他們的潛在需求,用貼心打動人心,中國制造必將大有可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9日 05 版)

(責編:崔東、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