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從8年到14年,用歷史教育打好精神底色

趙婀娜

2017年01月11日17:0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2017年春季教材將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迅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教育部明確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同時要求教材修改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盡管歷史學界對於抗日戰爭的時間起點一直存在爭議,但“14年”的提法早已為人熟悉。早在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就曾強調:“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

在以往幾屆全國兩會上,也曾有多位代表和委員建議,將14年的提法統一到全國中小學教材中。事實上,在教育部明確要求之前,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地方版高中教材已逐漸完成從8年到14年提法上的轉變。而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中,14個方陣、140面彩旗、鳴響的14聲禮炮、現場放飛的14000隻氣球,以及抗戰紀念館南面廣場上14米的漢白玉基座的國旗杆,都象征著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

從這個角度說,將中國抗日戰爭的時間起點在全國教材中正式明確為自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起,是正本清源,更是水到渠成,是對學界的長期論爭予以定音,也是對在東北、華北地區長期堅持艱苦抗戰的先烈們的肯定和致敬,極大豐富了那段特殊歷史的張力與內涵。

當然,將一段歷史起點的明確在教材中予以全面體現,還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教材對於整個教育過程開展的特殊意義,以及歷史教育對於如何培養未來一代和培養怎樣的未來一代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育過程開展的基本遵循,代表了權威、標准與主導,全面體現知識、智慧,科學性與人文性。在教材中對14年的提法予以明確,就是強調“九一八事變”后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后貫通的整體,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接受怎樣的歷史教育,將直接關系到他們如何看待歷史、迎接未來。在中華民族走過的漫長征程中,抗日戰爭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段歷史。讓青少年准確了解、正視這段歷史,不僅可以增強整個民族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弘揚愛國精神,更重要的是,讓歷史成為最好的愛國主義老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打下厚重飽滿的精神底色。提醒孩子們,在日后真正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時,在代表國家進行國際交往之時,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因此,從8年到14年,不僅僅是數字的統一,而是對一段歷史的認知,是用歷史教育為孩子們更好打下精神的底色。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